本报讯(记者王龙卿 通讯员张新顺、王润中)日前,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姜毛庄村村民在挖沙时发现一通唐代金刚经碑刻。这通金刚经碑刻的发现,为研究焦作市的唐代历史和佛教文化,提供了非常珍贵的实物资料。
据市文物研究所工作人员介绍,这通金刚经碑通体为青石质,由碑首、碑身、龟趺碑座(龟趺碑座埋于河沙中)三部分组成,通高2.02米,宽0.83米,碑首高0.76米,宽0.9米。碑首为螭首,雕刻刀法精确纯熟,形象生动。碑首正中设佛龛,佛龛内雕凿一佛二弟子像,中间为释迦牟尼像,左侧为普贤菩萨像,右侧为文殊菩萨像。碑首左侧上部稍有残缺,碑身四面各角略呈斜面,碑阳、碑阴及碑身两侧皆镌刻文字,小楷阴刻,笔风凌厉,字体优美。碑阳下部文字稍有残缺。
这通碑刻的发现地就位于姜毛庄村北约100米处的兴佛寺门前左侧。兴佛寺占地10余亩,现有大殿、耳房、山门等建筑。寺内还保存有清嘉庆十五年重修兴佛寺碑记、嘉庆十七年重修兴佛寺山门碑记、道光八年重修兴佛寺碑记、民国十三年兴佛寺清账碑记等四通碑刻。1995年,武陟县人民政府公布其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焦作市文物研究所所长韩长松说,佛教在中国历史上曾发生过“三武一宗”灭佛运动。唐武宗于会昌五年(845年)灭佛就是其中一次,史称“会昌法难”。唐武宗灭佛以后,佛教势力受到沉重打击,唐宣宗即位后,又重新着手复兴佛教,到了唐懿宗时期,佛教势力又迅速发展起来。在唐懿宗的倡导下,广修佛寺、大造佛像,大规模的法会道场空前兴盛,目前世界上最早的印刷品之一就是唐懿宗咸通九年(868年)刻的《金刚经》卷子,现存于伦敦大英博物馆。这次发现的金刚经碑刻为唐大中十四年,即唐懿宗即位初年,正处于唐武宗灭佛、唐宣宗兴佛、唐懿宗崇佛特殊的历史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