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串起“阅读链” 深耕微阅读
世相漫画
个人隐私不该是 闯红灯者免责的挡箭牌
真人秀节目“限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下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6 年4月1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串起“阅读链” 深耕微阅读
□筠 溪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坐车时,我们会拿起手机看新闻;健身时,我们会戴着耳机听小说;陪老婆逛街时,我们会看电子书消磨时间……移动终端时代,几乎所有人都是微阅读的忠实粉丝。

  物极必反。在微阅读的时代交响曲中,我们的媒体时常发出不同的声音、反思的拷问,这些质疑的音符倾向于将“手机阅读”等微阅读置于传统阅读的对立面。这种针尖与麦芒的关系,主要由阅读的“深”与“浅”所决定。

  所谓微阅读,是基于“手机阅读”为主的阅读行为。微阅读的阅读对象以短小精悍的文章和形象生动的图片、表格为主,内容海纳百川,视觉冲击力极强。但是,微阅读使人们越读越浅、越泛、越碎。趣味阅读、猎奇阅读、实用阅读,取代了深阅读、长阅读和有思想的人文阅读,以致很多学者感叹“读者死了”。这种碎片化阅读方式,固然具有实用性和消遣性,但也在无形中消解了人们在深阅读时的沉静心态和成体系的“获得感”。

  很多人有这样的感受:当我们读到某些感兴趣的文章后,似乎获得了某些启示和灵感,但等不到消化这些信息,在似懂非懂之际,又被下一批信息淹没,看似一天到晚读的东西不少,但真正化作思想养料的内容并不多。而当这一切成为生活习惯时,我们会不自觉地为了阅读而阅读。这也许是大多数人的疑惑和专家学者反对微阅读的主要原因。

  其实,微阅读本身并没有那么糟糕,因为微阅读和所有社会现象一样,都是“自然的人化”,它的价值和意义由每一个读者决定。所谓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说的就是浅阅读,但我们不应该由此怀疑佛经的博大精深。

  微阅读非但没有原罪,它还为当代人开启了人类智慧宝藏的大门,而这一切只需一把“手机钥匙”。可以说,微阅读是契合快节奏生活需要的阅读方式,是现代人“开机化生存方式”的集中体现。这种阅读方式拉低了阅读门槛,为全民阅读铺平了道路,使阅读者的规模空前壮大。

  深耕微阅读,我们需要串起一条“阅读链”,发掘微阅读更多的可能性,把触类旁通的信息整合归类,由碎片化知识打造读者的阅读体系。作为一名有心的读者,我们应该建立两条“阅读链”,即“公益性阅读链”和“功利性阅读链”。前者应该承担修身养性的阅读使命,正所谓欲做事、先做人。这种阅读尽量少考虑一些实用性,多传承民族的核心价值观,感受中国精神文化气质,培育完善的精神人格、信仰体系、文化认同、批判精神,以此益智、养心、弘德。后者应侧重于建立系统的知识仓库,根据自己的工作岗位、生活等实践需要储备信息,把相关领域的知识进行资源整合,提高知识的利用率。

  在信息爆炸时代,知识的“保质期”越来越短,思想的“折旧率”越来越快,每个人都应该成为一块“高效蓄电池”,只有不断充电,才能持续释放能量。如果我们用“阅读链”把微阅读由“浅滩”引向“深海”,那么,手机就是理想的“充电器”。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