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互联网已经悄然渗透到各行各业,而且势不可挡。在我市“十三五”规划纲要中,针对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有这样的表述:“推进互联网与产业深度融合,重点在‘互联网+’协同制造、金融、物流、商贸、旅游、农业、创业创新方面,提升产业发展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加快转型升级。”面对“互联网+”所带来的巨大发展机遇,有部分传统行业的企业负责人总觉得自己的产业与互联网不搭调,缺乏用互联网思维应对企业面临的挑战,坐失发展良机,当引起重视。
与小微企业从创建之初就必须依靠互联网发展壮大、具有先天的互联网基因有所不同,传统行业企业往往具有多年来固定的生产经营管理模式。为此,部分传统行业企业负责人并未真正意识到互联网对行业发展的影响。他们要么认为自己的产业跟互联网不搭调,要么认为自己的产品小众,客户单一,即使远离互联网也可以高枕无忧。殊不知,当互联网已成为时代主题时,传统企业在价格体系、品牌市场和行业规则方面受到的冲击会越来越强烈。
互联网时代,经济飞速发展,传统产业转型必须抓住“互联网+”所带来的巨大发展机遇。机遇面前,一部分传统企业开始通过引入互联网经营模式以应对新时代背景下消费者日趋多元化的需求,但其因为缺乏系统的互联网思维和转型体系路径,对互联网化的经营模式只是停留在表面经营模式的叠加上,有的单纯地转向了电子商务,或运用一个价码标签,或追求门店的互联网化以及利用wifi扫描二维码这些表面的东西,结果导致转型迟迟不见起色。
《反脆弱》一书中指出:验证你是否活着的最好方式,就是查验你是否喜欢变化。换句话说,如果在互联网时代你不喜欢变化,活着,也就相当于死了。这话同样适用于企业,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开始“触网”。但笔者想说的是,企业要想乘上“互联网+”的东风,要做的就不能只是组织架构的转型,而是颠覆自我,颠覆过去多年赖以生存的成功模式,要做到这些更重要的则是思想的转型。如何由估量生产转变为有大数据支撑的按需生产,都离不开用互联网的思维解决这一系列问题。对于传统企业,切忌浮躁和拒绝,如果不能通过自我颠覆的方式,来增加企业未来市场的竞争力,那么只有等着被颠覆在茫茫的红海中了。
需不需要互联网,已经无须争论。对传统企业来说,缺乏互联网思维才是最可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