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文化焦作 上一版3  4下一版
从栾川经验看焦作乡村旅游发展
怀川颂辞(组诗)
市文化馆和市豫剧院 联手为村民“送”文化
图片新闻
窑火神工
市雕塑艺术研究会成立
“金谷轩”被认定为 河南省著名商标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下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6 年4月2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栾川经验看焦作乡村旅游发展

作者:本报记者 王 言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栾川乡村一景。 (本报资料照片)
 
   

  日前,国家旅游局批准洛阳栾川创建“中国国际乡村休闲旅游目的地”,应该说,这是全域旅游的一个样板,值得吹响全域旅游冲锋号的我市学习借鉴。

  先来看看栾川乡村旅游的相关情况。

  栾川是首批中国旅游强县之一,目前已建成旅游景区15个,其中包括2个国家AAAAA级景区和5个国家AAAA级景区,A级景区的保有量居全国首位。在景区之外,该县按照“旅游景区+风情小镇+特色农庄”的发展模式,在景区周边和旅游通道沿线大力发展观光休闲农业,打造乡村旅游新亮点。2015年,该县累计接待游客103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63.5亿元。其中,乡村旅游接待游客850万人次,乡村旅游总收入达46亿元。

  一个城市就是一个景区,景区的外延无限放大,配合景区的乡村旅游星罗棋布,满足不同消费群的多样需求。栾川提出打造全景栾川,乡村旅游是其亮点。依托核心景区,该县在景区周边和旅游通道沿线发展观光休闲农业,打造乡村旅游新亮点,逐渐形成“一区带一村、一区带一沟”的乡村旅游格局。例如,庙子镇的庄子村、卡房村按照豫西特色,打造生态文化农庄;赤土店镇刘竹、郭店等村种植万亩油菜花海,打造摄影、写生基地;合峪镇柳坪、三里村依托千亩桃林,丰富旅游体验元素,打造桃李观光采摘园;石庙镇观星、龙潭村引进薰衣草等芳香植物,打造红梨薰衣草农庄等。受整体品牌和旅游大环境的影响,甚至一些没有景区的乡镇都能够因地制宜,推动乡村旅游快速发展。比如,狮子庙镇立足高山冷水资源优势,引进冷水鱼养殖,大力发展休闲渔业,打造高山渔村,使其成为享誉中原的休闲渔业示范基地,虹鳟鱼也成为与黄河鲤鱼、淇河鲫鱼齐名的“河南第三条鱼”;合峪镇引来投资商,在山林深处建成集休闲、养生、度假、会议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的天寿度假山庄;陶湾镇距离县城20公里,但也引来途家专业化酒店管理模式,打造城筑伊和源度假小区。

  一个县,一年乡村旅游接待游客850万人次,这个数字令我们惊讶,更令我们深思。作为近年来负有盛名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焦作创造了业内奇迹,一个城市获批3家国家AAAAA级景区,云台山更是一飞冲天,舞起焦作旅游的龙头。然而,离全域旅游的标准,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景区强、周边弱,景区和景区外没有成为浑然一体的大景区,旅游交通、基础设施等还存在较大差距,乡村旅游分散、基础薄弱依然是全域旅游的短板。

  我市的乡村旅游资源不可谓不丰富,6个中国传统村落更是独具特色,被很多人喻为“可以找到乡愁的地方”。记者在走访时发现,傍着景区的村落大都发展较好,但离景区稍远的乡村,旅游发展的理念和硬件、软件都还有较大差距,困难还不少。例如,修武县云台山镇岸上村、西村乡双庙村等傍着景区已实现脱贫致富,被驴友踏线捧红的云台山镇一斗水村农家乐发展比较迅猛,后山的很多村庄虽然乡村游有起色,但发展还有待时日。记者在西村乡平顶窑村了解到,尽管这里风景秀丽,人文丰厚,但因进村道路过窄、村集体无力拓宽道路,成为自驾游的一大制约,严重影响了游客数量。同样,有着“明清一条街”之称的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杨庙街道寨卜昌村也面临着诸多尴尬,外地游客反映,在这里看不到旅游标志和交通指示牌,村民们守着宝贵的古居却带不来应有的经济效益。

  打造全域旅游是旅游转型风向标,更是考验一个城市的旅游顶层设计和规划管理水平。乡村旅游既是民风民俗展示,更是休闲体验游。整合乡村旅游资源,串点成线,让各具特色的乡村吸引更多的游客,不妨借鉴一下栾川经验,打造怀川乡村游的新亮点。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