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是经济与科技的关键结合点,是最活跃的创新主体,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战场,是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的着力点。新常态下,供给侧改革,呼唤着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
企业只有焕发出创新的主体活力,才能诞生新技术、打造新产业,才能使自身更好地顺应需求侧、更好地发挥创新主体作用。企业有着对市场最敏锐地捕捉,能对瞬息万变的市场作出最及时、最直接的判断,其本身长期深耕某一领域的积累,为新的创新活动提供了现实支撑。当好创新主体,企业还须有魄力、有定力。创新的风口转瞬即逝,一旦瞄准,就要快速抢占,争取先机。
在持续转型中提升发展质量,佰利联完成了从传统化工企业向高新精细化工企业的华丽转身。这几年,佰利联上演了一出谋在转型、干在转型、赢在转型的好戏。目前,在钛白粉这一主导产品的强力支撑下,佰利联产能、收入、利润等主要经济指标,均处于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成为当之无愧的行业领军企业。一个“转”字,扣准了佰利联的发展脉搏。立足企业生产实际,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依托国家产业政策,咬定钛白粉这一精细化工产品,通过对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消化吸收再创新,实现技术与规模扩张的协调统一。佰利联的转型探索极具标本意义。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抓住供给侧改革催生的新机遇,政府应在行政干预上多做减法,砍掉不该伸的手,在有效服务上多做加法,激励市场主体迸发活力。
第一,要加快创新体制机制的改革,打破阻碍创新的制度藩篱,去除制约创新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的障碍,打通企业获取创新资源的渠道。第二,要营造能吸引创新人才入驻、激发创新人才作用的良好环境,尤其是要瞄准薄弱环节,集聚一批紧缺型人才、领军型科技人才。第三,要给予创新主体更精准的扶持。变“大水漫灌”为“滴管巧灌”,提高政策资金的针对性、有效性;既扶持龙头企业重大创新项目,又建好公共服务平台,加大平台开放共享力度,解决中小企业共性、关键性技术难题;构建政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加快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以及创新链各环节之间的技术融合,提高创新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