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创新工作,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在创新方面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十三五”规划提出了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并把创新摆在五大发展理念之首。目前,新的环境和新的任务错综复杂,人们的思想需求和实际问题明显增多,思想政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以创新的思维、创新的意识和创新的方法,努力探索出一个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创新体系,切实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理念要创新,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凝聚力
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突破传统思维,跳出固有套路,转变传统观念,增强顺应时代发展的新观念,做到贴近、示范、重情,开创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
一要贴近。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从本质上来讲,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群众性工作,工作对象是人。因此,必须坚持贴近群众的原则,使群众真正认为思想政治工作是他们自身生活、工作所需要的工作,而不是组织加在他们身上的工作。这样,思想政治工作才能被群众自觉接受、才能受到群众欢迎。
二要示范。思想政治工作是门综合性艺术,要像心理学家那样把握人的心理脉搏,要像探险家那样善于发现人的精神“宝藏”。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说服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言行的统一。正人先正己,身教重于言教。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思想政治工作者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一个党员领导干部的优良作风和模范行为,就是一本活生生的教科书,能够感染打动许多人。在我党、我军的历史上,曾经把人民军队和党员干部比作“宣传队”“播种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反之,如果起导向作用的党员领导干部说一套、做一套,势必导致群众对党员领导干部的言行产生怀疑,乃至引起逆反、排斥情绪。党员领导干部的言行,群众看得真切,常会私下加以对照比较。党员领导干部只有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时时检点自己,才能经受得起群众的检验,才能在思想和行为上起到示范引导作用。
三要重情。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以理育人、以情感人。理是人们和谐生活的基础,情是人们维系的纽带。从根本上来讲,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讲道理、讲情感、讲事实的工作,必须做到理、情相融,以人为本,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人。做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就是同群众交流思想、交流感情的过程,必须将心比心、以心换心,使群众真正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相互之间的心是相通的。只有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处在平等交流的位置,对话才有感染力、有成效。
二、内容要创新,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力
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是党的方针政策的具体体现。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站在时代的高度,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找准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针对社会矛盾和社会凸显问题,从理论政策上进行分析和阐明,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和办法,回应群众的期待。只有将理论政策的宣传教育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才能保持理论政策旺盛的生命力,才能让干部群众自觉地拥护和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要强化中国梦的宣传教育,用中国梦凝聚共识、统一思想,将个人的进步、成长、幸福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紧密联系起来,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敢于担当,不负时代,不辱使命。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大力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要解决好“成风化人”问题,发挥典型引路作用,利用看得见、摸得着的身边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教育群众,让群众照镜子、学榜样,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思想政治工作氛围好,就能振奋民心、凝聚力量,推动各项事业顺利发展。
三、方法要创新,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
思想政治工作是组织和发动群众群策群力、不断进取的重要工作方法,要在实践探索中掌握不同的工作方式方法,从单向思维向多项思维转变,努力突破过去的老思维、老办法,不断探索新的方法,在创新中寻求新的突破。要坚持教育和管理相结合,综合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和说理教育、人际关系协调等方法,妥善处理群众的内部矛盾,防止侵犯群众的合法权益。要把思想教育的过程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结合起来,把传统形式与新兴科技手段结合起来,充分运用个别谈心、耐心疏导、平等交流、民主讨论等方法,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使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入情入理、潜移默化。要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手段和途径,充分运用互联网、手机微信等新兴媒体,打造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平台;充分发挥红色教育的优势,寓教于乐、寓教于游,使人们在游乐过程中受到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充分利用和借鉴群众自发开展活动的一些好做法、好经验,使思想政治工作的渠道不断拓展、活力不断增强。
总之,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变化,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必须不断改进,既要继承也要发展,做到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提高和升华,从而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加富有预见性和针对性,扎实有效地服务于经济建设可持续发展。
四、机制要创新,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战斗力
管理大师德鲁克说:“行之有效的创新在一开始可能并不起眼,而每一个伟大的创新都是由无数个小创意汇聚而成的。”相比于经济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往往是“潜绩”,做得越好越容易润物细无声。一是要从“结果管理”转向“过程管理”,强化办事程序,建立起“凡事有规定,规定必执行,执行必记录,记录必考核,考核必有效”的管理模式,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质量和效果。二是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沉下去、接地气,把握社会脉搏的律动,使思想政治工作有的放矢。三是要通过解决物质利益问题推进思想政治工作,从解疑释惑、调适心理、理顺情绪入手,将干部群众的思想统一到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实现“十三五”规划上来。要研究如何通过解决群众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来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探索解决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培养教育、生活待遇、职级晋升、职称评定等实际问题,从而为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必要条件,为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打好基础。
五、队伍要创新,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感召力
没有创新的团队,创新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有努力打造创新型思想政治工作者团队,才能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感召力。首先,要强化学习意识。亚里士多德说:“无论学习什么,我们都要从行动中学习。”在创新的实践中学习创新、学会创新,增强信心、提高本领,真正做到越干越想干、越干越会干、越干越能干。要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与时俱进的思维与眼光,给别人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要善于学习和掌握现代科学知识,自觉地把终身学习作为目标,努力成为学习型复合式人才。如果你懂的都没别人多,谈何说服引导?如果你跟不上时代脚步,谈何引领风气之先?因此,对新思想新技术,要勇于了解、善于掌握。其次,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政治觉悟。忠实地履行和实践群众路线,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认识问题、处理问题,能够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增强理论上的坚定性和先进性;在道德素质上,要身体力行,以身作则,加强道德修养,以人格的魅力吸引人、以模范的作用感召人。
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弘扬好的传统、发扬好的做法。在一个不断更新的时代、一个新旧碰撞的时代、一个深刻的历史转型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应当给人们以新的思想、新的信息、新的知识、新的启迪、新的思考和新的追求。这既是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主要方面,也是思想政治工作深入的重要标志。只有观念适应、方法对路,才能找到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点,增强人们对改革创新的适应能力,充分调动大众投身到经济建设的滚滚洪流中。
(作者单位:焦作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