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焦作车市丨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换个角度看“去库存”
导游自由执业,好政策更需好配套
“有偿礼貌”
根治校园欺凌需法治教育“两翼齐飞”
备胎使用有讲究
优质办公用房招租
招 租
车市或上演“过山车”行情
通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下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 年5月1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根治校园欺凌需法治教育“两翼齐飞”
白靖利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辱骂、殴打等校园欺凌行为不再是小事一桩。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日前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各中小学校针对发生在学生之间,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伤害的校园欺凌进行专项治理。

  作为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校园欺凌现象近年来屡发多发,广受社会各界关注。由于青春期孩子情绪控制能力较弱,往往攻击性比较强,极易发生辱骂、殴打、敲诈勒索等欺负他人的情况。受社会“丛林法则”“拳头法则”以及部分影视作品的影响,校园欺凌在近年来还呈现了一定的成人化趋势。

  从根本上来说,校园欺凌事件的双方甚至旁观者都是受害者。不仅会带来身体上的伤害,更将在青少年心中留下难以抹去的阴影,严重的恐将影响一生。因此,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此次要求各地专项治理,不仅是为治理校园欺凌作出部署,更是向社会重申“校园欺凌不是一件小事”的信号。

  校园欺凌根在心灵,责在家校和社会。因此,终结校园暴力,治理校园欺凌,需要充分发挥教育的作用。长期以来,一些学校和家长“偏重分数,轻视素养”“管控有余,教育不足”,忽视了对学生心理方面的培养。青少年在心智上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必须通过可操作的规则教育、行为教育等,并加以言传身教,帮助他们培养底线意识,并形成健全的人格和生命素养。

  治理校园欺凌,社会也不能“缺位”。事实上,不少校园欺凌事件,正是受到成人社会的影响。因此,构建一个守法护法的社会环境,仰赖全社会共同努力。

  根治日益泛滥的校园欺凌,更需借助法治的力量。除了加强法制教育外,还应完善相关立法。由于校园欺凌者多为未成年人,如何在保护未成年人和打击未成年人犯罪之间寻找平衡,需要立法机关的努力。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