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产于去年7月份的多氟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二分厂,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展现出迅猛的发展势头:不仅长时间处于满负荷生产状态,且产品的直通率得到持续提升,目前已达到92%,成为该公司众多分厂中的佼佼者。
对于这个拥有300多人,且大都是80后、90后的团队,能够创造出如此业绩着实不易。5月10日,记者来到该分厂一探究竟。
穿上防静电的防护服、套上一次性鞋套,记者跟着该分厂副厂长李超通过第一道门,进入该分厂的办公区。在走廊左侧的墙壁上,张贴着员工积分排名管理卡,每个员工的照片右侧,都有对应所得的分数。“从这项制度实行两个月的情况来看,效果非常好,激发了年轻人勇争上游的热情。”李超说。据悉,该积分排名制度是以100分为基数,根据员工的表现加分或减分。根据得分多少,员工年底可以获得评先、旅游、优惠购买公司产品等相应奖励。
再往前走,“做无差错能手、向零缺陷迈进”“老毛病要根治、小问题要重视”两条标语映入眼帘。李超告诉记者,由于分厂里年轻人多,对员工的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他说,一个人管理10个人的时候,这些人每天去了哪里、做了些什么事你可能都知道,但当你管理100个人时,这根本就做不到了。所以,二分厂在加大员工培训学习力度之外,还要求管理人员经常下基层,和员工打成一片,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需求。
说话间,来到了二分厂的核心重地——生产车间。已经穿着防静电服、套着鞋套的记者,又被要求戴上口罩和帽子,再经过风淋后才被允许进入到这个恒温恒湿的空间。记者看到,身着蓝色工装、戴着白色防尘帽和淡蓝色口罩的工人,在各个工艺岗位上紧张有序地忙碌着。
“这是包膜制袋工序,要求员工操作时设备操作台无粉尘异物,取下正、负极极片料槽,要使用吸尘器将料槽四周清理干净,同时还要观察取放极片的机械手滑块、气缸等是否有松动、有油渍。”李超介绍,由于每个人对机械的操作习惯不同,生产出来的产品也就会有差异,影响客户的体验度和使用。为此,二分厂对每一个工序和岗位进行了规范,制定了具体的操作规程。
在经过配料、涂布、辊压、制片、装配、注液、化成、分容等100多道工序后,一块动力锂电池就被生产出来。在二分厂二楼,记者看到一块块手机大小的锂电池等待着检验。“每块电池都有属于自己的一个条形码,记录着产品的生产日期、当班工人和工程师,产品过程实现了可追溯性。”李超轻轻拿起一块电池向记者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