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焦作/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确保环保责任落实到位
用政策磁铁吸引高校人才
图片新闻
全力做好专题史料征集工作
三举措加强空闲土地管理
知名旅游城:久久为功争朝夕
跨科教学先行者
三个省级燃气行业培训基地落户我市
图片新闻
智障儿童走进老干部活动中心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下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 年5月1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知名旅游城:久久为功争朝夕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上接一版)围绕“一心四带六节点多园区多特色”的空间布局,持续加快旅游业转型升级步伐,推动旅游业健康快速发展。

  吸引游客靠山,留住游客靠城。我市健全城市功能,彰显城市个性,提升城市对旅游的吸引力和承载力,以焦作影视城、许衡公园、山阳故城、英福公司遗址等资源为载体,重点完善交通、娱乐、商务、会展、环境、标识、信息体系;围绕城市水系建设,科学布局沿水系旅游产品和旅游服务设施,构建大沙河生态休闲旅游带;规划建设高、中、低档兼备的星级宾馆接待体系,满足游客留宿需求;精心打造旅游休闲文化街区,大力发展晚间旅游演艺节目,丰富夜生活,培育夜经济,加快中心城区休闲化、时尚化、国际化进程。

  打造知名旅游城,关键得有产品支撑。我市打造四大旅游带,整合南太行山水生态文化资源,以观光、休闲、养生、度假为主题,以项目建设为支撑,努力打造集生态观光、休闲度假、健康养生、山地运动于一体的南太行生态旅游集聚带;制订《黄河生态文化旅游带总体规划》,整合沿黄河孟州、温县、武陟自然生态文化资源,打造集历史文化游、生态观光游、民俗民情游于一体的黄河文化旅游产业带;依托南水北调生态涵养与历史人文资源,加快南水北调城区段两侧控规区规划设计和改造开发步伐,规划建设自行车环线“绿道”,建设观景平台和体验式博物馆,打造生态休闲带;推进大沙河生态湿地建设,打造湿地景观带。

  服务是硬件,也是生产力。我市建设六大旅游服务节点,以修武县、武陟县、温县、博爱县、沁阳市、孟州市城区为依托,实施旅游基础设施完善工程和旅游公共服务品质提升工程,加快县市城区到主要景区的旅游交通“绿道”建设、旅游交通指向标识体系建设和沿线自驾车营地建设步伐,大力提升旅游服务节点的集散和辐射功能。

  文化是旅游的根和魂,旅游是文化的形和体。我市推动文化旅游园区建设,围绕云台山园区、青天河园区、神农山园区、圆融寺园区、影视城园区、山阳区北部沿山园区、妙乐寺园区、嘉应观园区、陈家沟园区、韩园园区、龙翔山园区等文化旅游园区建设,以项目设计和项目建设为抓手,精心培育自然观光游、休闲度假游、健康养生游和体育健身游,形成多元化旅游产品体系。

  打造知名旅游城,必须特色鲜明。我市本着开发特色民俗旅游产品的目的,以陈家沟村、青天河村、寨卜昌村、一斗水村、岸上村、万花村、九渡村、北朱村、莫沟村等乡村旅游示范村为载体,围绕旅游精准扶贫战略,强力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加强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特色民俗乡村旅游产品,落实乡村旅游环境保护措施,建设一批特色鲜明、功能完善、交通便利、环境优美的美丽乡村,促进农村致富、农民增收。

  到2020年,我市将基本实现建设知名旅游城目标,旅游发展方式、旅游产业体系、城市旅游功能、旅游服务管理、旅游市场营销实现国际化,满足境内外游客多元化、多样化需求。

  建设知名旅游城,必须快干、实干、大干。行动起来,让我们尽快推开知名旅游城之门。持续推进知名旅游城建设攻坚战,必将让焦作这座融合古老文明和现代魅力的美丽城市,向世人展示更加迷人的风采!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