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开放大学信息安全与社会管理创新实验室与复旦大学社会治理研究中心联合发布了《大学生心态调查报告(2016)》。调查报告显示,在就业的理想去向中,外资企业、自主创业和事业单位最受青睐,分别占23.4%、21.1%、20.0%,而将公务员视为理想职业的比例仅有8.6%。
“铁饭碗”不再是“香饽饽”,反映的是大学生就业去向选择的多元化,也是近年来“国考”降温的真实写照。通常在人们的印象中,公务员意味着稳定、舒适,长期以来被毕业生视为较好的职业。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观念的转变,人们对公务员的看法也发生了改变。
大学生受过良好的教育,单一的职业选择容易限制他们的发展,而且势必会形成岗位“僧多粥少”的局面,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大学生都挤破头去捧公务员这个饭碗,未必是好事。一个制度完善的国家,应该要让人才各尽所长,而不是让他们过独木桥,在有限的空间内施展自己的才华。
不过,大学生“国考”降温不能否定公务员的存在价值。公务员,顾名思义是为公众服务的人员。由于受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官本位”思想的影响,人们常常把公务员和官员混为一谈。掌握权力的官员在行政体系中毕竟是少数,绝大部分的公务员工作在基层岗位,每天需要和老百姓打交道,与其他的职业并没有太多的区别。说到底,公务员也是普通的职业,没有那么神秘,在中央强力反腐的今天,做公务员更不可能意味着享受特权。如有志为公众服务,公务员不失为大学生毕业后的一种选择。
“国考”降温体现了大学生的多元择业观,也体现了时代的进步。就业问题关系国计民生,作为政策的制定者,政府也应该完善人才就业发展机制,规范劳动力市场,鼓励大学生回乡就业、自主创业,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提供帮助。 (据《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