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刘婧)昨日是全国第23个“防治碘缺乏病日”,宣传主题是“坚持科学补碘,建设健康中国”。当日,市卫生计生、盐业、教育、妇联、残联等部门和单位联合在东方红广场开展了碘缺乏病防治科普知识宣传活动。
“碘是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必需的微量营养素,是人体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原料,被人们称为智力元素。”在宣传现场,市疾控中心地方病科科长许小利告诉前来咨询的市民,“如果孩子在胎儿期和婴幼儿期缺碘,会影响大脑正常发育,严重的会造成聋哑、智力损伤甚至克汀病等。”
碘缺乏病是由于外环境缺碘,造成人体碘摄入不足而发生的一系列疾病的总称。我国2000年消除碘缺乏病以前,碘缺乏重病区的儿童中5~15%有轻度智力低下,6.6‰的人患地方性克汀病(呆傻症),严重影响当地人口素质。我市属于碘缺乏区,碘缺乏病防治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从重点开展以补碘为主的预防措施,到落实以食盐加碘为主的防治碘缺乏病措施,再到构建可持续性消除碘缺乏病长效工作机制,我市碘缺乏病病情得到控制,实现了消除碘缺乏病目标。
那么,哪些人最需要补碘?“新婚育龄妇女、孕妇、哺乳期妇女、婴幼儿和儿童对碘的需求量较大。”市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说。2014年,我市对重点人群进行碘营养监测,结果显示,新婚育龄妇女尿碘合格率为78.00%;孕妇尿碘合格率为49.07%;哺乳期妇女尿碘合格率为66.00%;0~2岁婴幼儿尿碘合格率为89.33%;8~10岁儿童尿碘合格率为88.50%。这些数字说明我市重点人群碘营养水平适宜,孕妇尿碘适宜偏下临界水平,近51%的孕妇可能存在碘营养不足。
活动现场,市盐业部门的工作人员向过往群众讲解了怎样辨别真假碘盐和如何更好地食用碘盐,提醒市民购买碘盐后应妥善保存,避免阳光直晒,不要长时间存放,在做菜、煮汤时不宜过早放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