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文元是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城管局竹林路垃圾中转站的一名员工,今年54岁,单位的人都喜欢称他老史。“老史不仅工作踏实,人也老实,在单位口碑很好。”同事们这样评价老史。
5月13日4时,当人们还在睡梦中的时候,史文元已经起床准备上班了。他家距离垃圾中转站有10多公里远,所以无论春夏秋冬,他每天都是4时起床,早早出门上班。
当天8时许,记者在垃圾中转站见到了正在从事垃圾压缩作业的老史。当时中转站外面有好几辆垃圾运输车正排队等着卸垃圾,在老史指挥下,这些垃圾运输车在短时间内都将垃圾倾倒进设于地下的压缩池内,平均每辆车卸下5吨左右的垃圾。待垃圾倾倒完毕后,老史马上拿起工具将撒落在操作台边缘的垃圾扫进压缩池内,再操作机器将垃圾压紧压实。
记者发现,这里虽然是垃圾中转站,但里面的环境干净整洁。老史告诉记者:“俺干的虽然是脏活儿,但中转站的内部卫生一定要搞好,做到室内无异味、玻璃干净明亮。”
由于工作强度大,老史一直忙活到9时,才抽空捧起水壶往嘴里灌几口水,还没来得及吃的早餐早已冷却。据了解,竹林路垃圾中转站为周围13个小区的居民提供服务,每天处理垃圾在25吨左右。老史说,现在天气不冷不热还好,最难熬的就是严冬和盛夏,寒冬腊月,冷风刺骨,每天5时就要开始作业;三伏天气,中转站热得像个蒸笼,工人们干活几分钟就汗流浃背。尽管如此,老史从来没有喊过苦叫过累,总是像老黄牛一样踏踏实实地干好自己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