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李秋)记者昨日从相关部门获悉,2016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申报创建工作已经启动,符合条件的县市要抓紧时间认真组织申报。据悉,解决农村物流瓶颈和推动农村产品网络销售将作为今年评选的重要内容,获评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称号的县市将获得中央财政资金支持。
为更好发挥电子商务进农村在农村市场体系建设中的引擎作用,探索各具特色的农村电商发展模式,2014年以来,商务部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了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市创建工作。通过积极申报、审核材料、现场陈述和答辩,博爱县荣获第一批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称号。据介绍,2016年示范县将在所辖县级行政区划(不含市辖区,属于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县除外)中进行申报评选,不含2014年、2015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示范县选择标准与条件
机构健全,政策配套。县级人民政府对农村电子商务工作的认识深刻,发展积极性高,建立了以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工作协调机制,配备了精干专职人员,制订了本地电子商务进农村发展规划或实施方案,出台了相应的财政、金融、土地、收费等配套扶持政策。
电子商务发展基础条件较好。县级人民政府已经组织开展了农村电子商务推动工作,并具备一定工作基础。交通、通信、物流配送等基础设施较完备,公路、有线宽带、无线网络基本实现“村村通”;农特产品、手工艺品、旅游产品等相对丰富或者优势产业明显;拥有一定数量的骨干流通企业、邮政、快递和电商服务企业。
农村物流解决方案比较完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承办企业、交通、邮政、快递、供销等的农村物流配送基础较好,县级物流配送中心、乡镇商贸中心、直营店体系比较完善。县级人民政府能够有力推动交通、邮政、物流、快递、供销等企业进行市场化合作,合理规划、统筹安排农村物流快递的线路、时间、站点、价格等,注重发挥邮政点多面广、普遍服务的优势,形成比较完善的农村物流解决方案,有效破解农村“最后一公里”物流瓶颈问题。
有一批电子商务实施主体。拟实施项目目标明确具体,内容符合政策支持方向,项目建设符合县域实际;拟承办单位有从事农村电子商务的经验,有较强业务拓展能力和投融资能力。承接农村物流配送体系建设的单位要基本实现示范县域内主要乡村“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返城”双向覆盖,县到乡、乡到村每周应有较高频的配送班次。在县、乡两级具备充足的作业场地,用以进行电商包裹接收、分拣、存储的作业场所。具有开放的、支撑对接各个物流企业的信息系统,并通过信息系统实现电商包裹的接收登记、投递信息反馈、跟踪查询和质量管控等。
示范县申报内容
一是县级人民政府申请请示。二是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工作基础条件,即当地公路、邮路、通信、互联网使用情况、覆盖率及在本省的排名情况,从事电商的企业、人员、重点网销产品、交易额以及本地网购金额等;农村商贸流通网络建设情况,当地组建成立电子商务协会及其运作情况等;政府出台的支持电子商务发展相关政策措施和文件,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建立和职责情况。三是电子商务进农村实施方案,包括实施目标、实施内容及投资规模、资金安排情况、时间进度安排、推进措施等内容。四是农村物流解决方案。当地农村配送和物流快递业发展现状、入驻县城快递企业、全县物流快递收派货数量等以及当前物流快递平均成本等基础情况。推动当地农村电子商务物流资源市场化合作的做法,明确合作的物流企业、补贴标准以及用于解决“最后一公里”物流瓶颈的资金,对物流配送路线、频率、价格等初步构想。五是农村产品网络销售方案。本地农村产品资源基本情况,产品网货化的措施,产品网络销售带动贫困人口脱贫的情况,建立农村产品品牌促进、质量保障等体系的做法等。六是人员培训方案。针对政府、企业、农民合作社、农户等农村电商各类主体的培训计划。七是县级人民政府作为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责任主体的承诺书,包括按工作方案和时间表推进工作的承诺,按要求进行信息公开的承诺,公开选择承办单位并组织承办单位及时上报信息的承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