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 秋
将富集的高校宿舍资源与闲置楼宇资源相结合,打造大众创新创业空间,四川成都的菁蓉小镇从曾经的产业“空心镇”转型为创客小镇。如今,这里已引进孵化器27家、创新创业项目855个,聚集创新创业人才过万。4月2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考察菁蓉创客小镇时,赞誉这一想法富有创意:空置宿舍巧变创客空间,好比新经济借壳传统产业“上市”。
过去名不见经传的小镇,为何在短短一年多时间内,能够转型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客小镇,释放出创新创业的强大动能?
政策支持,激发市场活力
2015年1月以来,四川郫县按照成都市“创业天府”行动计划要求,有效利用存量房源,规划打造120万平方米的菁蓉创客小镇。县财政设立每年5000万元创业创新发展资金,对入驻项目给予前3年房租、物管全额补贴,并在项目启动、人才引进、园区运营、企业融资、知识产权申报、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分别给予明确奖励。
“沿海地区的创业成本比这里高2倍到3倍。”成都青石激光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齐欢用“性价比高”来形容郫县的创业环境。2010年,齐欢从美国回到成都创业,进军3D打印领域。2014年,齐欢获得了成都市高层次创新人才研发经费100万元。
为帮扶创业者,成都近年来加大投入,出台了税收奖励、人才补贴、房租减免、资金扶持、孵化载体建设等一揽子措施。为缓解创业者融资之“渴”,成都市先后设立2.5亿元的市科技债权融资风险补偿资金、1亿元的青年大学生“创业贷”等债权融资产品。
【记者观点】
依托于市、县有效的政策支持,菁蓉小镇实现了资本、项目、人才等创投要素的快速聚集,形成了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菁蓉小镇构建的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新型创业服务体系,激发出了巨大的活力和创造力。毋庸置疑,在投资人和创业者眼中,这里是一片充满创业激情和创新因子的沃土。
筑巢引凤,搭建国际平台
打造一流的创新创业小镇,必须具有全球化视野。以硅谷为标杆,是“创业天府”行动计划的核心路径之一。菁蓉小镇致力于搭建国际交流平台,积极引进国外的优质资源和项目。
“菁蓉镇杯”成都全球华人创业大赛、创新创业专家导师国际交流峰会、首届中国VR&AR(互动娱乐博览会)国际峰会(2016成都)……从2015年开始,菁蓉小镇成功举办了多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创业活动。在这些活动中,不少优秀项目脱颖而出,并在这里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今年1月5日,这里建筑面积约为4700平方米的硅谷楼正式揭牌,科乐得、和煌吉普斯、饵光美容仪等7个海归创业项目宣布入驻。相关负责人表示,硅谷楼将通过海外优秀创新创业项目的引进、培育、孵化、发展,打破国外科学技术信息壁垒,促进国内外重点领域技术和市场的快速融合,带动菁蓉小镇创新创业示范区快速发展。
【记者观点】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经成为我国经济新常态下各地转型升级的突破口,我们应把目光更多地投放到青年创新、学生创新、创客活动上,积极组织开展国内国际创客交流活动,为中小微创新企业和创客搭建更多的平台,构建创新生态圈,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
聚焦前沿,形成产业集群
菁蓉镇正在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基地和四川省大数据产业基地。引进了中国数码港、浪潮集团、国信优易等大数据产业龙头项目。“一港三园一总部”的产业集中发展区,成都现代工业港、川菜产业园、智慧科技园、小微企业创新园、建筑业总部基地则成为项目成长、发展的沃土,形成了研发、孵化和产业化“一条龙”。
“菁蓉小镇聚焦高新技术和前沿产业发展,大数据、智能制造、生物医疗、‘互联网+’改造传统产业,是我们着力培养的四大产业门类。”郫县相关负责人说。在发展大数据产业方面,菁蓉小镇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记者观点】
目前,我市已初步形成了“一园一区两港多点”电子商务发展格局。在下一步发展中,可依托武陟飞地电子商务孵化产业园、腾云电子商务产业园创客中心等一批基础较好、发展潜力大的产业园和基地,通过平台资源、技术指导、创业培训实现从创意到产业的全链条孵化,将创客产业与焦作目前的产业需求相结合,使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焦作落地开花、结出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