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宁江东
焦作论坛网友【笙歌初雪】:前段时间,我路过山阳区新城街道墙南村的山阳故城遗址时,看到这里地面上到处是大便,污浊不堪,散发着臭味,一处大坑中堆满了各种各样的生活垃圾。山阳故城遗址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承载着焦作最久远、最辉煌的人文历史,保护状况却堪忧。
山阳故城遗址作为焦作历史文化的一个地标,是焦作人引以为傲的人文景观。近年来,山阳故城遗址出现了一些保护不善的问题,引起我市网友的广泛关注,“如何加强文物遗址保护”再次成为各界关注的话题。
山阳故城遗址保护亟待加强
5月10日下午,记者来到山阳故城遗址。山阳故城遗址呈不规则长方形,面积约300万平方米,如今仍残留着东西南北四面厚重的城墙。在位于建设东路南侧的古城墙上,记者看到一处用于展示城墙夯筑方式的窗口玻璃已经破碎,古城墙里一棵古树的枝条从窗口侧长了出来。
遗址墙内的地面上除了长有半米多高的荒草以外,还有棋盘似的耕地,长着红薯苗、蒜苗等。就在记者准备拍照时,一个行人登上古城墙,以旁边的古树作掩护,在城墙根小便。
记者站在山阳故城残破的城墙上眺望,不远处有几位工人戴着口罩正在一房顶上施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十七条规定: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内不得进行其他工程建设或者爆破、钻探、挖掘等作业。文物保护单位四周50~100米都属于保护范围,在这个范围内不得进行工程建设。
现存的山阳故城遗址1963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不过,这个“国保”并未享受到国保级的待遇,处于城乡接合部的山阳故城遗址保护现状堪忧。
遗址保护存在地理位置特殊、管理体系不完善等问题
针对山阳故城古城墙上堆放垃圾的问题,记者来到山阳区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采访。该局一位工作人员说,他们将立即向区政府汇报,与相关各部门协调,把古城墙上的垃圾清理干净。
不仅是垃圾问题,山阳故城遗址还存在遗址设施遭破坏、古城墙上周边村民种植蔬菜、建设控制范围内私搭乱建等问题。山阳故城遗址保护是否有难度?文物保护存在哪些问题?记者就此采访了山阳区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布财勇。
布财勇告诉记者,山阳故城遗址地处城乡接合部,面积大,周围有些村子建在遗址上,村民在此生活、开垦、种地,对遗址的破坏很大,同时也对文物保护工作带来挑战。由于山阳故城遗址没有一个明确的管理机构,文物保护工作多有掣肘。“比如严禁在山阳故城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进行工程建设,由于我们没有执法权,必须协调国土资源局、城乡规划局、住建局等相关部门一同执法。”布财勇说。
此外,文物部门人员较少也成为山阳故城遗址保护不力的因素,很难做到对山阳故城遗址进行定期巡视,导致监管不到位。
保护遗址需多方形成合力
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韩长松说,对于山阳故城遗址保护,该所做了大量工作,除了对山阳故城遗址范围进行正常勘探、调查遗址情况外,还委托河南省文物建筑保护设计研究中心编制完成了《焦作山阳故城保护规划》,并提交国家文物局等待审批,批复后便可得到相关款项对山阳故城遗址进行更为全面的保护。
对于遗址保护出现的问题,韩长松表示,文物保护是一种社会性行为,政府应成为主导力量。而公众是实施文物保护的基础力量,可充分发挥民间文物保护组织的协调作用,多方形成合力,共同保护遗址不遭受损害。“目前,墙南村村民已自发成立‘山阳故城文物保护小组’,定期巡视,保护城墙。”韩长松说。
图① 山阳故城遗址内的一处大坑中堆满了垃圾。
图② 用于展示城墙夯筑方式的窗口玻璃已经破碎。
本报记者 宁江东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