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长江日报》报道,对武汉市硚口区宝丰街社区的老人来说,如果腿脚不方便,领高龄津贴时就比较麻烦,需要其家人带老人持当天报纸拍的照片去复审,以证明老人活着,这让老人心里特别不舒服。对此,你怎么看?
【观点1+1】
@北宁老头儿:这是个奇葩的做法。相关部门应该站在老人的角度考虑解决问题的方法,多一些人文关怀。当今社会网络技术如此发达,百姓足不出户也可解决验证身份的问题。发放高龄津贴本是政府爱老、敬老的体现,但以此形式证明老人活着,让人难以接受。
@清秀小丹:我觉得能够享受高龄津贴的群众并不是特别多,相关部门为什么只用本本主义要求群众做自我证明工作,而不下基层获取第一手资料呢?这只能说明我们的公务员缺乏换位思考的思维习惯。让老人证明自己还活着,是个让人非常伤感的话题。
@JohnChan陈佳恒:在我国,类似的情况太多了。这说明我国公民的整体素质不高,诚信体系建设还处于初期阶段,所以才会出现如此多的“自我证明”。凡事按制度执行固然好,但也要根据客观情况灵活掌握。
@暖暖小月儿:如今,很多权力都下放到了街道、社区,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通过走访的形式获取第一手资料,为什么还要如此折腾老人呢?基层工作无小事,高龄津贴是国家给老人的福利,老人应该顺利拿到手。
@Z阳春三月去踏青:如果老人在户口所在地居住,社区工作人员可以上门认证;如果老人在外地居住,可以在当地社区开具相关证明进行认证。
@平常一个人015:如此为难老人的做法,实在有损职能部门的形象。我们的公务员应该深入了解社情民意,倾听百姓心声,增强宗旨意识,把口号落实到具体的工作细节中。
@不知潇湘在何处:这种证明方式肯定会让老人心里不舒服,但工作人员也有苦衷,毕竟,有人冒领、骗领高龄津贴的事件时有发生。为了避免此类事件发生,维护更多老人的合法权益,相信广大群众会慢慢理解这样的做法。
@山西马全和:只要老人拿着合格的照片去复审,就可以领到高龄津贴,还能杜绝其他人冒领津贴,这样做是应该的,双方应该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
@活力的试试啊:这样的做法也是无奈之举,为了避免极个别家属在老人过世后冒名领高龄津贴。只要人还活着,就配合一下吧!毕竟,这样的做法不是针对某个人,如果这样想,或许心里就会释然了。
@工程师-作家-湖南女子学院张闻骥:这种做法看似荒唐,但也是相关部门的无奈之举。我想,只要勇于探索,办法总比问题多,只要相关部门肯花心思研究问题,一定能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
@江苏谢庆富:老人对于生死问题很敏感,让他们拍照证明自己活着,确实让人心里不舒服。工作人员应该采取更容易被老人接受的方式妥善处理该问题,而老人也应该体谅工作人员工作量大、人力不足等难处,双方相互理解,共同推进问题的解决。
【下期话题】
“冷漠号”车厢
最近有网友提议,希望动车可以增加“冷漠号”车厢,里面的乘客都是不喜欢打电话,不喜欢大声说话,不喜欢来回走动,即使与亲朋好友一起乘坐,也不愿意叽叽喳喳聊个没完的人。这些人只喜欢一屁股坐在那里,老老实实玩手机、看书,插着耳机看电影、听歌,或者干脆睡觉,每个人都通过“冷漠”的方式保持车厢安静。对于这部分网友的集体诉求和内心期待,您怎么看?
(参与热点话题讨论,请关注《焦作日报》官方微博:@焦作日报)
本期栏目主持人 本报记者 麻 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