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准备装修房屋的北京市民王先生,在选购材料时犯了难:网上五花八门的“品牌排行榜”,到底该信谁?仅乳胶漆一项,就有“最受消费者喜爱”“最具性价比”“最安全环保”等各种各样的榜单,不仅名目众多,所推荐的品牌也不知是真好还是假好。
在物质生活丰富的当下,如何选购高性价比的商品,成为摆在许多消费者面前的难题。在“互联网+”不断融入日常生活的今天,利用网络来获取商品信息,成为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手段。可是,面对互联网上的纷乱信息,面对五花八门的“网络排行榜”,消费者往往难以得到实用、靠谱的信息。
“网络排行榜”的初衷在于为消费者提供参考,但在功利主义的裹挟下,“网络排行榜”陷入了野蛮生长的状态,沦为一个个捞钱的工具,编织出一个个消费陷阱。那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和伪装者,通常会将行业内公认的、无法避开的大品牌纳入“网络排行榜”,余下的名额则需要众多急功近利的小微品牌用金钱的比拼和角逐来争取。“网络排行榜”一旦变成电商平台与商家的利益合谋,一旦融入过多的名利和算计,很有可能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格局——“花钱买排名”立竿见影,让一些商家趋之若鹜,“网络排行榜”的虚火越烧越旺,而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不健康的行业生态,让“不买榜就没法活”成为一种无奈的现实。
一旦“脚踏实地不如投机取巧”得到了更多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追求,一些商家即使对“网络排行榜”不认可,也要身不由己地参与其中。
一味钻进“钱眼”里的“网络排行榜”,显然背离了其肩负的社会责任,如果任由“网络排行榜”自弹自唱,最终将会陷入孤芳自赏、无人喝彩的境地。只有公共部门加强市场监管,电商平台等市场力量履行社会责任,让“网络排行榜”更加专业化、规范化,才能提升“网络排行榜”的公信力,更好地服务于商家和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