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山阳城丨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探秘神农架
喜山阳晴好, 更闻京城友人雀跃观虹
春日(二首)
诗二首
“冷漠号”车厢
科技人才培养需要“制度包容”
二手车取消“限迁”不应打折扣
尴尬的求助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下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 年5月2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科技人才培养需要“制度包容”

作者:□杨 洋 白靖利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凭借基因编辑技术学术成果,河北科技大学教师韩春雨成功“逆袭”,从一名连续十年没怎么发论文的副教授,成为“具有世界级水平”的“学术红人”。要想涌现更多的“韩春雨”,还需各方创造更为包容的人才培养环境。

  一个无行政职务、无海外经历、无知名度的普通高校老师,取得令世界瞩目的科研成果,离不开个人的努力,也与学校包容的学术环境密不可分。

  从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到韩春雨取得世界级发现,近年来,我国在科研创新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涌现出一批具有顶尖水准的科技成果和人才。但应当看到,受当下社会上一些急功近利价值观的影响,科研领域也出现了一些令人诟病的现象。有人推杯换盏搞调研、弄虚作假作研究;有人为了完成科研考核任务,热衷于拉关系、搞课题,本该宁静的“象牙塔”,变成聒噪的“名利场”。一些潜心作研究、一心抓教学的老师反而成为“异类”。

  科学研究没有捷径,容不得急功近利。科研人员既要有突破前人的勇气,也要有甘于平淡的定力,才有可能在日复一日的枯燥钻研中登上科学高峰。

  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就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让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充分迸发,使各方面人才各得其所、尽展其长。

  让科研人员迸发更大创新活力,需要科研机构和高校为人才松绑。首先,要为科研人员提供良好的环境,包括充足的科研资源、宽容的学术氛围等。其次,要形成多元、科学的评价、激励机制,走出唯论文、唯职称等误区,为潜心研究的人提供更多“制度包容”。更为重要的是,要通过制度改革,破解制约人才发展的诸多难题,激励广大人才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聪明才智。

  期待您对社会热点问题的思考与评价,请把想说的话、想表达的观点发给我们,本报将择优刊发读者来论,共同碰撞思想的火花。来稿信箱:jzrbsp@163.com。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