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一位即将参加高考的考生因不满父母陪考,给父母留了信,便偷偷离家出走了。这位考生在信中说,父母陪考给其造成了很大的压力,生怕到时候考不好,从而选择了离家出走,以示抗议。据了解,各地类似这样给考生“帮倒忙”的父母竟大有人在。
眼下,又到一年一度的高考季。高考作为人生的第一场大考,不但是考验学生,也是在考验父母。一些父母为了能在考前帮助孩子静心复习,有的放弃工作前来陪考,有的一日三餐端饭端水,有的还买来各种补品、保健品给孩子服用,有的甚至还带上孩子到庙里烧香拜佛,以求考出好成绩等,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按说,父母的“一片好心”是无可厚非的。但问题是,在这个节骨眼上,父母又是陪考,又是送饭送水,又是买补品,又是烧香拜佛,这对于即将参加高考的孩子来说,无疑是在“帮倒忙”。殊不知,孩子此时的心情是十分紧张和焦虑的,他们都想把这场人生的第一场考试考好,以回报养育多年的父母和教诲多年的老师。此时父母这样的“一片好心”,表面上看是在关心孩子,让孩子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一门心思”放在备考上,其实仔细想想,如此恰恰是给孩子“帮倒忙”。孩子都已经长大,他们懂得父母的“一片好心”,自知这场考试意味着什么。考好了,或许要好些,对得起父母和老师,总算能松口气。但如果考砸了,面对父母的“一片好心”,孩子能承受得住吗?因此,父母这个时候的“一片好心”,无形之中增添了孩子的心理压力,使孩子原本就十分紧张、焦虑的心理更加脆弱。近年来,不是有考生高考没有考好、生怕愧对父母的“一片好心”而选择自杀的新闻报道吗?
因此,笔者以为,作为父母应大胆放手,要做到考前和平时一个样,平时怎么样,这个时候就怎么样,切莫在这个时候把“一片好心”变成了“帮倒忙”,人为地给孩子制造一些不必要的“赶考”气氛。只有父母放平心态,少在这个时候去“关心”孩子,孩子才能在没有“父母压力”的情况下,从容走进考场,考出自己最满意、最理想的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