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广场舞”被贴上了令人生厌的“扰民”标签,最近又因舞者互掐再次引来了人们的关注。近日,山东青岛中山公园里,一群老人因跳广场舞和练太极拳的市民发生争执并互扔东西,闹得民警出动。如何让“广场舞”舞得自由,避免因扰民而不受人待见,成为一道公共考题。
(据《京华时报》)
现如今,广场舞已成很多中老年妇女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近年来,国内各地因为广场舞而发生冲突的新闻屡见报端,在此不必一一列举。
在笔者看来,广场舞本是一项很好的娱乐活动,能强身健体、联络感情,对大爷大妈来说更是享受生活的一种方式,但为何冲突矛盾不断?首先来说,两个问题最关键,一个是时间,一个是空间。时间就是什么时候跳,它应该是有限定的,还有就是什么时候不能跳。空间就是要给别人拥有安静的权利,也就是给其他需要锻炼的人一些空间,如果“独霸一方”,早晚还会冲突不断。
笔者认为,进行广场舞活动本身并没有错,广场舞也并非无解之题。关键是各方作好协调沟通。最近,福建福州就为高考启动了“静音模式”。当地公安部门指导社区对广场舞组织者实行登记,有噪声扰民将进行劝导,落实好利益协调机制,让公民心中有他人,做到爱己爱人。这就是很好的做法和经验,值得推广和学习。
再有,因广场舞引发的冲突和矛盾也不能偏激看待,只怪一方,需要冷静客观地认识。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矛盾冲突产生的焦点要搞清楚,但凡有一方忍让一下,想必结果自然也就不同。
在笔者看来,要想治理广场舞乱象,不让广场舞变成“广场武”,首先要加大宣传力度,为广大市民科普广场舞的基本知识,教育跳舞的人群换位思考,在享受高分贝音乐舞蹈带来的快感时,也要想想他人不堪噪声骚扰的难处。其次,在积极参与广场舞的同时应承担相应的义务和责任,切实维护好社会正常秩序,给力城市文化建设。只要认识好、规范好、管理好,广场舞就一定可以找到合适的舞台,舞出精彩,舞出自由,舞出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