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董志强 吴永红
5月25日,北京市京西宾馆,第八次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会议在这里召开。市司法局局长杨吉喜作为全省唯一的先进集体代表,在欢畅的乐声中,走上主席台,双手接过了“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先进城市”这块沉甸甸的奖牌。
这是继我市荣获“五五”法治宣传教育全国先进城市之后,再获“六五”法治宣传教育先进城市的荣誉。这荣誉来之不易,它承载着全市各级各部门的勇于担当和共同努力,承载着社会各界的积极支持和广泛参与,承载着党和人民对实施“七五”普法教育的希冀和重任。
健全机制 构筑普法工作大格局
为顺应对普法工作的新期待、新要求,我市始终坚持“党委统一领导、一府两院实施、人大政协监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领导体制,坚持“谁主管谁普法、谁主管谁治理”的实施责任机制,建立完善了目标管理、部门联动、督查考核等工作推进机制,形成了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主管、专人专抓的工作格局,为“六五”普法的规范化运作提供了机制保证。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解决工作中的具体问题,5年来,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主要领导多次听取汇报,重视解决工作中的具体问题,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检查指导工作进展情况,并多次作出专项批示。
在保障机制上,市委、市政府提高了“六五”普法经费标准,写入了普法规划,列入了财政预算,年年足额拨付到位。5年来,市本级共投入普法经费660万元,市直各部门和县市区累计投入普法经费2100万元,为推动法治宣传、法治创建、法治文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突出重点 提升法治宣传针对性
近年来,我市持续深化法律进机关、学校、企业、单位、农村、社区和家庭的“法律七进”活动,针对不同主体,推行菜单式普法,实现了“领导干部学法制度化”“公务员学法常态化”“青少年学法普及化”“企业经营人员学法实用化”“农民、居民学法多样化”。据统计,5年来,各级领导中心组学法共计12次,举办各级各类领导干部法治讲座200余场次,听课人数达10万余人次。组织全市公务员、行政执法人员参加法律知识培训考试,参加考试人数累计达20万人次。在全市1100余所学校全部配备法治副校长,组织开展法治讲座3500余场;在全市120所学校开展为期2个月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巡展,受教育人数20余万人。专门挑选300余名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与全市重点企业结成对子,每月至少深入企业一次,为企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依托市委党校,每年组织全市农村基层干部集中进行一次法律知识培训,共组织开展“送法下乡”“送法入村”“关爱农民工送法进工地”等活动300余次,发放农民学法用法读本5万册。
重点项目定在哪里,普法工作就跟到哪里,组织律师开展组团式法律服务活动,先后组建了“政府法律顾问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法律顾问团”“现代农业法律服务团”“法律宣传讲师团”等“十大律师服务团”,主动贴近全市产业集聚区、南水北调工程、郑焦城际铁路建设等经济主战场和重大工程一线,广泛宣传与重点项目建设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为重点项目顺利推进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
针对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民政、环保、城建、国土、工商等部门,利用各部门法规颁布实施纪念日开展系列普法活动,“3·8”妇女节、“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6·5”世界环保日、“6·26”国际禁毒日等纪念日,以及食品安全宣传周、安全生产宣传月等专项宣传期间,市四大班子领导均到现场进行视察。
5年来,全市共组织政法干警、综治干部1万余人,走进楼院(乡村)入户,发放各类法律知识书籍10万本、宣传资料30万份,举办各类法治培训班200余期,制作宣传展板3000多块,排查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2.3万起,受教育群众100万人。全市法律援助机构深入开展“法律援助便民服务”主题实践活动,在全市103个法律援助工作站设立了法律援助便民服务窗口,进一步扩大了基层法律援助服务覆盖面,使困难群众的法律援助申请能够及时、就近得到受理。
培育亮点 营造法治文化氛围
5年来,我市不断扩大法治文化阵地,投资近110万元,建成3个法治公园、8组高质量的法治宣传栏。全市各级各部门利用80多个广场大型视频、100多个机关楼体视频、1000余个单位LED显示屏,全天候播放法治类公益宣传广告。各级各单位也不断加大投入,目前全市有法治游园8个,法治街区15个,法治长廊100余个,法治园地4000余个,其中缝山法治游园、中站许衡法治文化公园、地税局法治宣传基地被评为全省首批优秀法治文化建设示范基地,焦作广播电视台《说法时间》栏目、孟州清风法治文化园等8个示范点被评为全省首批优秀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初步形成了电视、报刊、网络、手机报、显示屏、广告栏、公园、游园、长廊、基地10类法治宣传阵地,基本实现了电视有图像、报刊有文章、电台有声音、网络有信息、户外有广告的立体化网络化宣传。
为营造法治氛围,全市大力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由市依法治市办公室牵头,市委宣传部、市委政法委、市文广新局等协办,举办了3次法治文艺会演、2次法治书法摄影大赛和1次法治文艺巡演,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法律知识,使广大群众在娱乐中接受法治文化的熏陶。目前,全市有28个专业和民间法治文艺演出团队,利用每年春节等重大节日和传统庙会机会,举办群众文化艺术活动,把法治精神传送到千家万户。
项目带动 推进法治焦作建设
为实现全面建成法治焦作目标,市政府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的推进依法行政领导小组,制定了《焦作市关于进一步推进依法行政的具体实施意见》,强力推进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设。2014年4月,市政府启动了新一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以放权制权为核心深化法治政府建设,6月30日向社会公布政府权力清单,7月1日新的行政审批制度正式运行。
5年来,共有39个单位被命名为“法治型政府”“法治型机关”创建示范单位。市政府先后审查、清理规范性文件600余件,废止和失效70余件,修订10余件,保留500余件,市本级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减少到了136项。
5年来,全市以建设法治社会为目标,全面推进多层次依法治理,积极推进司法制度改革和“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活动,大力建设“矛盾调处化解大平台”,创新人民调解工作机制,强化人民调解工作保障,着力构建集信访接待、法律咨询、矛盾调解、便民服务“四位一体”、覆盖全市城乡的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平台。5年来,全市共建成乡级调委会106个,村级调委会1962个,专业调委会52个,为基础司法所聘任专职人民调解员2456人,落实专项经费500余万元。
全市持续开展“民主法治村”“民主法治社区”“诚信守法企业”“依法办事示范单位”等基层法治创建活动,一年一个主题、一年一个项目,逐年提高基层法治创建的层次。2013年,开展了法治创建“十乡百村示范工程”,培育了10个乡级、100个村级示范点。2014年,开展了法治创建“33221”示范引领工程,选择30个县乡政府、30个机关、20家企业、20所学校、100个农村(社区)共200个示范单位,推动全市基层法治创建上升到一个新水平。目前,全市有7个行政村被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5个行政村(社区)被评为全省十佳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86个行政村(社区)被评为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焦作市被评为全国法治城市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市质监局被评为全国质监系统首批依法行政示范单位。
寒来暑往,春华秋实,经过5年的努力,我市的法治进程又迈上了新的台阶。今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第一年,也是“七五”普法规划的启动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坚持不辱使命,务实为民,勇创一流。不断开创我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新局面,为焦作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欢迎扫描二维码关注
焦作市司法局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