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6时35分,温县赵堡镇陈家沟村农民付利州开着收割机和妻子刘军奔向预定好的地块,开始了一天的麦收作业。
前段时间,温县连日阴雨,导致了今年麦收时间滞后,农民眼望着成熟的小麦不能收割,心里着急,付利州夫妻俩更急,河北那边的小麦已经熟了,电话接二连三地打过来,催着让他们过去,这里就是走不了。夫妻俩听天气预报说10日是晴天,就抓紧联系地块,准备突击抢收小麦。
7时许,付利州的收割机已经赶到了麦田边,妻子刘军与地块主人商谈好价格后,付利州的收割机憋足劲呼啸着冲进麦田……
在阵阵轰鸣声中,收割机经过15分钟的紧张收割,大片的麦子已收割干净,饱满的麦粒源源不断进入收割机储存仓。趁着付利州打开储存仓,把麦子放进运输车上后休息的空当,记者爬进驾驶室与付利州攀谈起来。付利州告诉记者,开收割机不是轻松的活,一天都要在不足2平方米的驾驶室里度过,因为空调坏了,驾驶室里只有一个小电扇呼呼地吹着,付利州说,天太热,这个小电扇也不太管用。因为灰尘大,时刻要关着驾驶室门,从上车汗就没有落过,驾驶室温度都在45℃以上。十几分钟就要喝一次水,每天要喝多少水补充,他自己都搞不清。开车一会儿都不能分神,既然收了人家的钱,咱就要把活干好,把麦子割净,留下一个好名声,明年才会有生意可做。
不足5分钟的时间,储存仓里的麦粒已经全部放进了小三轮车里,付利州示意记者将驾驶室门关好,收割机再次冲进麦田里,将大片大片的麦子吞进腹中,行驶没有几分钟记者就感觉到闷热无比,小电风扇也失去了作用,温度直线上升,汗顺着脸颊向下流,全身湿漉漉的。付利州两眼紧盯着前方,那神情,似乎想把所有的麦子一口吞掉。
刘军在车下也没有闲着,不断地打电话联系小麦地块,安排收割计划,计算收割面积。刘军告诉记者:“午饭一般都是从饭店买过来,蹲在路边很快吃完,麦熟得快,我们得跟着麦子跑,赶时间啊。这台收割机已经买5年了,每年麦收季节从南阳开始北上,一路收割到河北省沧州市,平均每天收割100亩,有时候要干个通宵。忙时,吃在麦田里,睡在车底下,要连续作战一个多月,太累了。”
开朗爱笑的刘军高兴地告诉记者:“每年这个季节都开着收割机,闻着麦子成熟的香味从南到北,收获的不仅仅是喜悦,还有我们夫妻的成就感。”
图① 刘军推着小轮子丈量收割面积。
图② 刘军在和老客户联系收割麦子情况。
图③ 今天的午饭是炒面和一份擀面皮。
图④ 付利州开着收割机,小电扇呼啦啦地响着,起不到任何作用。
图⑤ 收割倒伏的小麦费时费力划不来,经过讨价还价,刘军勉强答应为其收割。
图⑥ 刘军不忙时在驾驶室里陪付利州收割麦子。
图⑦ 夫妻俩商量着下一个收割点。
图⑧ 刘军与村民商定收割下一块地时间。
图⑨ 天渐渐黑了下来,收割的麦粒被放进车里。
图⑩ 夜幕降临,刘军在车前指挥收割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