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怀川人物丨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七十年党龄写忠魂
“以房养老”遇冷不只是观念问题
“视觉健康”
世相漫话
高温津贴逢夏必“热”有多尴尬
拍卖公告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下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6 年6月1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七十年党龄写忠魂
——记倾情为社会奉献余热的老党员刘思信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刘思信回到家乡。    本报记者 陈作华 摄
 
   

  本报记者 陈作华 见习记者 赵 娟

  核心提示

  九十岁的年龄,七十年的党龄。解放战争时期,他随部队南征北战,出生入死,走遍了大半个中国。离休后,他为寻找牺牲战友的亲属东奔西走,并把普及健康知识当成自己的社会责任。

  近年来,他除了在现居住地的社区及周边街道开展健康知识宣传外,还返回故乡,在我市中站区一个山村里开展村民健康调查,自费为全村乡亲进行健康体检。

  他就是出生于我市中站区的刘思信。近日,记者走近他,探寻这位老党员、老战士的人生足迹,触摸这位老者为国、为民的一颗赤诚之心。

  遍访山村送健康

  今年5月上旬,中站区许衡街道王庄村的村委会大院里,每天都有熙熙攘攘的人群。这种情形,以往只有在村委会换届选举时才有,可这次不同,这是村里第一次开展村民健康体检的热闹现场。

  人群中,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跑前跑后,不断与村干部、体检医生进行沟通。这位老者就是刘思信。这一次,他从离休后的居住地新乡市来到老家王庄村,个人出资3万元,为全村乡亲进行健康体检。

  王庄村地处半山坡上,由7个自然村组成,共计300多户人家。今年春季,刘思信来到村里时,看到一些村民因脑中风而瘫痪,不仅失去了劳动能力,还使家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刘思信随即到几个自然村进行摸底调查,走访了几十户人家,发现了十几个此类病人。

  这种情况使刘思信高度警觉、严重忧虑。“近年来,村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可健康意识没有随之增强。饮食上,他们往往爱吃高脂、高盐食物,由此引发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此外,他们缺乏健康体检的意识,直到生病后才住进医院接受治疗。”刘思信说,“不科学的生活方式、缺乏健康意识,这些都是新农村建设路上的‘地雷’,我们必须高度重视。”

  刘思信结合以往开展健康教育的经验,编写出《健康保健小常识》宣传页,向群众宣传高脂、高盐饮食的危害,讲解科学饮食方法,呼吁大家增强疾病预防意识,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即使这样,刘思信仍觉得不够。“我担心只靠宣传页达不到预期的宣传效果,我还要有点实际行动——为村民进行健康体检。这样做既能对村民的身体情况进行一次普查,也能为他们增强健康生活意识起到引导作用。”刘思信说,“费用我来拿。国家发给我的工资,要分出来一部分用到群众身上。”

  刘思信说做就做。他找到村干部,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并委托村干部联系医院进村为乡亲进行体检。

  市中医院体检中心负责人听说这件事后,被这位老人的为民情怀所感动。该医院领导决定派医护人员和体检车进村为乡亲体验,并减免一部分费用。就这样,王庄村村委会出现了文中开头的那一幕。3天时间里,接受体检的乡亲接近300人。

  “我们通过体检发现,三分之二的受检者都属于‘三高’人群。许多村民看到检查结果后,才知道自己已患上慢性病,我们借此机会对他们开展了健康教育。这次体检起到了疾病筛查、普及健康知识的双重效果,刘思信老人为大家送上了一个实实在在的健康‘大礼包’。”市中医院体检中心负责人说。

  苦难更立兴邦志

  刘思信对村民的感情,起源于他幼年时与这个山村一同经历过的苦难岁月。

  刘思信1926年出生在王庄村北边的一个自然村。“家里人多、地少,‘糠菜半年粮’是我儿时的记忆。可卢沟桥事变后,就连这种日子也没了。日寇三天两头进村扫荡,1939年秋季的一天,他们突然包围了村子,烧杀抢掠无恶不作,158人遇害,30多人受伤,烧掉房屋600多间,抢走牲口100多头。”刘思信说。

  “幸亏我家在半山腰上。那天早上天还没亮,我们就听到山下传来了枪声和哭喊声。我们知道又是鬼子来扫荡了,赶紧趁着大雾往山里跑。由于情况紧急,吃的穿的都没带,全家十几口人逃到深山,借住在一户人家的牛棚里。入冬后,全家人连条被子都没有,只能蜷缩在草窝里过夜。

  “虽然躲过了鬼子,可家里的房子被烧了,牲口也被牵走了。”刘思信说,半年后他跟家人回到村里才知道,一个婶子被炸弹炸死了,一个本家爷爷被鬼子用刺刀杀害了,连私塾先生也被鬼子杀害了。为了生计,刘思信14岁时就到一个土煤窑干活。15岁时,他被送到山下的一家药铺当学徒。

  然而,刘思信的苦日子并没到头。1942年,河南遇到大饥荒,药铺倒闭。刘思信回到家里看到,没有一粒粮食,就连树皮都被吃光了。大哥一家人逃荒去了,路上卖掉了侄儿,饿死了侄女。刘思信再次下井干活。工作12个小时才能领到半公斤粮食,并且是发霉的豆饼、红薯干之类的食物。为了给父母也挣口饭吃,他上井后吃点儿东西又接着下井干活,曾连着几十天都是这样连轴转。

  1946年春,刘思信回到村里,当了民兵,参加了土地改革和“反霸斗争”,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6年秋,他正式参军,成为太行第四军分区特务连侦察排的一名战士。

  “打倒反动派,建立新中国”,刘思信在部队里逐步树立起这样的信念,并奋不顾身地投入到战斗中。

  1947年1月,刘思信与战友前往沁河南岸给部队送情报,不料部队已经撤离。返回途中,建在沁河上的浮桥也被拆掉了。此时,敌人发现了他们,疯狂围堵过来。激战中,5名战友牺牲。此时,刘思信主动留在岸上阻击敌人,掩护战友泅水过河。当战友马上游到对岸时,他才跳进河中撤退。

  1947年夏,已升任班长的刘思信参加了临汾战役。在扫除敌人外围工事的战斗中,他带领一个班的战士抓获了十几个俘虏。同年秋,我军攻打太原的战役打响了。在一次追击战斗中,一发炮弹落到他身边,一个战友中弹牺牲,他的头部也被弹片擦伤,连帽檐都被削掉了,但他毫不畏惧,继续向前冲。一个正给机枪加子弹的敌人看到满脸是血的刘思信冲到自己眼前,吓得拔腿就跑,刘思信缴获了一挺机枪。

  桑榆未晚夕阳红

  新中国成立后,刘思信被调入空军部队,先后在广州、武汉等地航空站从事地勤工作,1956年任空军驻郑州某部副参谋长,1958年转业到地方,1987年从新乡市工具厂机关党支部书记岗位离休。

  此后,刘思信给自己找了另一份“工作”——寻找当年牺牲战友的墓地和他们的亲属,让后人知道先烈的长眠之地,让英灵魂归故里。前些年,当打听到与自己同年入伍的3位同乡都已离世后,他逐个找到坟茔祭拜,逐户上门看望战友的后人。

  对在太原战役中牺牲在自己身边的那个战友,刘思信一直记在心里。当时因为战斗激烈,战友的遗体被就地掩埋。新中国成立后,他再次找到战友的坟茔,并联系当地民政部门,把战友的遗骨移送到烈士陵园。然而,他只知道战友的籍贯在河南辉县,具体地址不详,所以一直没有找到战友的家人。

  离休后,刘思信多次到辉县寻找,依然一无所获。2015年,刘思信生病住院,遇到的同室病友也是辉县老乡,他便委托病友帮助寻找,终于找到了牺牲战友的家庭地址。刘思信顾不上正在康复中的身体,就出院赶往战友老家,带领战友的弟弟来到位于山西晋中的战友墓前祭奠,圆了他们共同的心愿。

  去年,刘思信回村时,看到村里有几个四五十岁的村民因脑中风造成偏瘫。今年春天他再次回到村里时,看到这样的病人更多了。他一打听,才知道村民从来没有接受过健康体检。“这是一个有着光荣历史的村子,战争时有许多人参军,为国家献出了生命。如今,我们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绝不能让疾病成为乡亲奔小康的绊脚石,我一定要尽自己的力量,为村民安排健康体检。”刘思信说。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