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孙阎河)日前,市人民医院普外三区成功为一个“镜面人”实施了胆囊切除术。据了解,“镜面人”合并胆石症的发生几率在千万分之一,脏器的反位更使这类患者的手术难度和风险都高于常人。
“镜面人”,又称“镜子人”或“镜像人”,即心脏、肝脏、脾脏、胆等器官的位置与正常人相反,即心脏、脾脏在右边,肝脏位于左边,好像是正常脏器的镜中像。目前,医学上对“镜面人”现象的成因还没科学定论。有医学专家认为,“镜面人”是在人体胚胎发育过程中,与父母体内基因的一个位点同时出现突变有关,其发生几率大约为百万分之一。
据了解,这位患者因腹痛反复发作到离家不远的医院就诊,被医生诊断为结石性胆囊炎,由于这家医院无相关手术经验,便建议患者家属将其转入市人民医院治疗。市人民医院普外三区主任刘新河、副主任王劲接诊后,认真查阅相关资料,并召集科室医生张隆陶、张贻庆、崔贵医、杨磊及其他科室医生进行会诊,共同制订治疗方案。最后,本着一切为患者着想的原则,该院普外三区决定实施我市第一例“镜面人”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手术中,在麻醉医生、手术室护士的配合下,王劲针对患者内脏转位的特点,调整手术习惯、技巧、器材,甚至连双手也跟着反向操作。最终,在复杂的解剖结构中成功完成了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顺利取出患病的胆囊及结石数个。术后第二天,患者就能轻松活动。
据刘新河介绍,这次手术难度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手术医生要站在患者的左侧,即平时手术的反位,手术思维及操作也均应反其道而行之;二是“镜面人”的肝脏及胆囊解剖结构与常人完全相反,如肝总管、胆囊管、胆总管解剖结构完全反位,许多精细操作亦变为平时的反手,必须高度留神;三是存在镜面影像下的解剖变异可能,给手术增加了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