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华 焦作市第五人民医院脑卒中防治项目负责人,内四科主任、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焦作分会神经内科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擅长脑血管的早期血管内溶栓、脑疝昏迷等危重疾病的救治。
很多人认为,冬季是脑卒中的高发季节,难道夏季就没有发生脑卒中的危险吗?据了解,当气温上升到32℃以上时,脑卒中的发生率较平时高66%,并且随着气温的升高,危险性还会增大。市第五人民医院脑卒中防治项目负责人黄华说,夏天防治脑卒中有以下几个方法:
少盐不应无盐
医生要求饮食清淡,一些患者在做饭时就直接不放盐。过了一段时间后,患者被发现患上了低钠血症。其实,饮食清淡是正确的,但不应矫枉过正,少盐不应无盐,尤其在夏季,更要注意补充一些盐分。饮食清淡的定义应是少油、少糖、少盐、少辣,而不仅仅是少放盐。
及时补充水分
夏季气温高,当气温超过32℃时,人体出汗多而致血液浓缩,血液浓缩会导致血液黏稠度升高,从而诱发脑卒中。此时,就要及时补充水分,保证每天的喝水量为2000毫升至3000毫升。最好以白开水为主,饮料中以绿茶最佳。
饭后多散步
清晨正是血压升高的时候,如果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在清晨长跑,很有可能发生脑卒中、心肌梗死等意外事件。专家认为,散步是老年患者比较好的锻炼方式。人们可以在吃完晚饭45分钟以后散步30分钟。另外,习练太极拳也能有效预防脑卒中。
夏季喝粥化湿 喝茶缓解情绪
预防脑血管病要先从分清体质开始,不同体质的人会有不同的表现症状。在夏季,痰湿、气郁体质更为常见。痰湿体质常表现为体形肥胖、胸闷、痰多、容易困倦、舌体胖大、舌苔白腻等,针对痰湿体质人群,可用薏米仁、芡实、茯苓等煮粥来祛痰化湿。气郁体质与现在年轻人的工作压力、环境有关,表现为形体消瘦或偏胖、面色苍暗或萎黄、舌体淡红、舌苔白、咽中梗阻,如有异物、胃脘胀痛等症状,可选择喝玫瑰花茶来缓解情绪。另外,专家提醒,夏季不宜贪凉,宜食当令蔬果。
小卒中是发病先兆应住院治疗
小卒中是严重脑血管疾病的预警信号,这部分人在脑卒中患者里占60%。由于老人体温调节功能减弱,对气温感觉迟钝,故发生脑卒中前多无感觉,一旦感到闷热,最容易被误当成中暑处理。特别是那些有脑血管疾病病史的老人,如出现胸闷的感觉,常可能是脑卒中的发病信号。如果忽然出现症状轻微或“一闪而过”的头痛、头晕以及半身麻木、一侧肢体无力,切勿以为是“天热吃不好、睡不好”,应该及时去医院诊治。
血压不是越低越好 增减药量遵医嘱
很多患过脑卒中的病人在平时控制血压时,收缩压一定要降到120mmHg才放心,还有些患者感到头晕就认为是血压升高了,自行增加药量,反而导致血压过低。其实,血压并不是越低越好,一般建议如平时收缩压在160mmHg左右的,控制在正常上线140mmHg左右即可,不需要降得太低。高血压病患者应做好血压监测工作,并听从医嘱增减药量。
王龙卿
焦作市第五人民医院(原焦作公费医院)中美脑卒中协作组筛查与防治基地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