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专版 上一版3
节约集约用地 切实保护耕地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下一期 版面导航    
2016 年6月2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热烈祝贺第26个全国土地日
节约集约用地 切实保护耕地

作者:本报记者 詹长松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省国土厅党组成员、国土资源开发投资管理中心主任吴孔军在北山视察。
  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视察地质环境治理项目。
  副市长魏超杰调研矿山地质环境检测示范区。
  全市国土资源系统“执法服务年”活动动员大会会场。
  全市国土资源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会场。
 
   

  今年6月25日是第26个全国土地日,今年土地日宣传主题为“节约集约用地,切实保护耕地”,与前三年土地日宣传主题保持了一定的连贯性,旨在贯彻落实节约资源基本国策和节约优先、保护优先的战略方针,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

  多年来,我市国土资源局采取有效措施保护耕地,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依法依规做好耕地占补平衡工作,规范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流转,严守耕地红线势在必行、时不我待,在大力推行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积极推动土地利用方式根本转变上做出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严格保护耕地 积极服务发展

  我市严格按照“有效保护、有序开发”和“四保两高”的总体要求,认真落实省政府《关于进一步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的若干意见》和省国土资源厅关于推进“改革国土、开放国土、责任国土、安全国土、模范国土”建设的意见,加强耕地保护管理,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

  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日趋完善。我市出台了《焦作市建立土地管理长效机制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将耕地保护工作纳入政府年度责任目标,全面推行国土资源共同监管目标考核制度,将耕地保护目标任务层层进行分解,建立了从“一家管、大家用”向“大家管、大家用”转变的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

  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顺利推进。我市作为全国106个永久基本农田划定重点城市之一,按照部省要求,科学制订了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方案,强化统筹协调和检查督导,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举证工作在全省首家通过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审查,既按国家要求的比例增加了基本农田面积(划定后城市周边基本农田面积和比例分别增加了4.84万亩和18.35%),又对建设用地布局进行了优化,确保重大项目用地需求。

  土地整治工作成效显著。我市大力推进土地规模整治,加快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有效提高了当地农业设施配套水平,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近年来,全市共申请下达土地规模整治项目15个,总资金11.5亿元,建设规模92万亩,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1/3。目前已竣工完成7个,投入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资金5.5亿元,建设规模42.1万亩,打井2580眼,修建灌溉渠系502.4公里,铺设田间道路613.3公里,架设高低压线1051.7公里。

  补充耕地管理工作严格规范。为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近年来我市累计投入1.23亿元进行耕地后备资源开发,验收入库24批补充耕地储备项目,新增耕地5.67万亩,为国务院、省政府批准、备案的164个建设用地项目补充耕地4.8万亩。建立了补充耕地指标交易平台,对补充耕地指标按照等级进行分类分级挂牌,目前已挂牌成交4035亩,成交金额6471万元,实现了耕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严格保护。

  节约集约用地 保障经济发展

  我市总面积407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占289万亩,基本农田面积246万亩,人均耕地0.80亩,接近联合国确定的人均耕地警戒线。近年来,市国土资源局结合我市实际,坚持规范与监管并重,节约与集约齐抓,构建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公众参与、上下联动”的国土资源管理格局。2013年成功创建全省唯一一家“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市”。

  政府主导,节约集约。我市以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公众参与、上下联动”国土资源管理新格局为抓手,积极开展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市创建活动,通过报纸、电视、网络以及征文摄影、知识竞赛等形式大力宣传;加强对县乡村干部的培训;采取问卷调查、走访、座谈等方式,在全市树立节约集约利用资源的意识。2012年以来,焦作市获得国家级模范市,武陟县、博爱县、修武县获得国家级模范县,沁阳市、孟州市、解放区获得省级模范县,奖励3000亩用地指标、2499万元。

  规划引导,促进集约。为推进全市节约集约利用,我市从“转变资源利用方式”入手,从“转变发展方式”切题,树立规划就是第一资源的理念,用规划统领城镇和农村社区体系建设,用规划引导产业布局,推进城镇高效利用空间、引导工业企业向山前荒坡地集聚,农业向黄河滩涂转移。“三项整治”促进农村建设用地节约集约,整合和整顿矿产资源开发,实现资源高效利用,治理废弃矿山,实施生态恢复计划,形成了以焦作产业集聚区和沁北产业集聚区为两极的延山工业带。累计投入1.23亿元进行耕地后备资源开发,验收入库24批补充耕地储备项目,新增耕地5.67万亩,连续16年实现了耕地占补平衡和基本农田面积稳定。

  政策管控,推进节约。我市严格落实国土资源部《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严格执行建设项目设计、施工和建设用地审批定额标准审核,引导新上产业项目向产业集聚区集中、向多层标准厂房集中,规定产业集聚区新上项目投资强度不低于4200万元/公顷,容积率不小于1,建筑系数不小于0.6;投资规模小于1亿元的项目不单独供地;采取政府投资租赁或出让、企业自建等形式鼓励建设标准化厂房,容积率大于1.6,先后建设标准化厂房450万平方米,入驻企业257家,节约新增建设用地8000余亩,有力地推动了土地利用由粗放型逐步向节约型转变。

  转型示范,建设美丽焦作。我市争取资金2.9亿元,大力实施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借助焦作市山城相连的特点,坚持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完善城市功能、旅游发展、恢复生态和改善环境相结合,着力打造山、水、城相融,集休闲、郊游、健身、娱乐、科普为一体的多层次、多功能矿山郊野公园,目前已先后建成了衡苑矿山公园、黎明脚步公园、白鹭湿地公园等一批特色公园。完成治理面积约1.5万亩,修建道路7万多米,新增林地近3000亩,恢复耕地面积近4000亩。促成我市与国家环境监测总院签订《焦作市国家级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示范区建设框架协议》,并争取了国家环境监测补助资金400余万元;完善了中心城区地下水环境监测网络,目前共设立49个监测点,监测区域面积446.52平方公里。强力推进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整合,矿山企业由100家减少到29家,矿产资源开采规模化、集约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本报记者 詹长松

  (本版图片均为市国土局提供)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