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惊雷,震撼沉睡的怀川大地!
1925年7月下旬,在焦作煤矿工人大罢工的浪潮中,焦作第一个党组织——中共焦作支部干事会成立。这是焦作划时代的大事件,标志着焦作工人阶级的觉醒,使团结起来的焦作工人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从此,焦作人民的革命斗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始了一个全新阶段。
据《中共焦作历史》记载,中国共产党在焦作活动始于1922年。焦作是河南省开展党的活动较早的地区之一。当时,中共党员童昌荣到焦作指导工人运动,成立了道清铁路工会。1923年,为支援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道清铁路工人进行了罢工,早期共产党人在焦作播下了革命的火种。
民不聊生是当时焦作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在英帝国主义者的统治下,焦作工人生活在“抬头不见天日,低头难寻出路”的人间地狱。焦作矿区曾流传着这样的歌谣:“下煤窑,下煤窑,累断筋骨压折腰。洋鬼子残暴没有头,包工头欺压穷骨头。身上披着碎麻头,病倒扔进坑里头,成群野狗啃骨头。”饱受压迫和剥削的焦作人民盼望救星,盼望新生。
1925年5月30日,五卅惨案发生,反帝爱国浪潮从上海席卷全国。消息传到焦作,激起了焦作人民对帝国主义的深仇大恨,反对帝国主义的烈火很快在煤城燃烧起来。
1925年6月上旬,为支持广大人民发起的反帝运动,中共中央、中共北方区委对各地充实力量,加派干部,许多优秀共产党员先后到豫陕地区工作。
党中央十分重视焦作工人运动,持续加强对工人运动的领导。受党组织委派,共产党员罗思危、刘昌炎、吴光荣、杨天然等先后到焦作领导工人运动,声援上海工人。罗思危等人到焦作后,深入工厂、矿山,发动群众,培养革命积极分子,联络一批爱国人士组建焦作沪案后援会,创办工人夜校,召开煤矿和各界联席会议,组织罢工。
当年7月中旬,要求参加共产党的人日益增多,入党积极分子队伍不断壮大,在罗思危等人的培养下,英福公司夫役冯金堂、崔长永和煤矿工人关永福、李鸣秋、林壮志等人首批参加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随着党团人数的增多,为适应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1925年7月下旬,经上级批准,焦作第一个党组织——中共焦作支部干事会成立,隶属中共北京区委,罗思危任书记,刘昌炎、王则鸣、杨天然为委员。
当年7月下旬,在焦作的共产党员已有十几人,其中刘昌炎、王则鸣曾留学苏联,刘昌炎还在江西安源煤矿专门从事工人运动,有丰富的工人运动经验。罗思危长期从事党的秘密工作,从辽宁复县来到河南。他们在焦作努力工作,在政治上保证了工人罢工的顺利进行。随着罢工斗争的深入开展,广大工人的思想觉悟不断提高,为焦作建立党组织奠定了思想基础。
当年10月上旬,以王若飞为书记的中共豫陕区委正式成立。随着焦作地方党组织规模不断扩大,中共焦作支部改建为中共焦作地方执行委员会,刘昌炎任书记,改属中央豫陕区委。同时,共青团焦作特别支部改为共青团焦作地方执行委员会,吴光荣任书记。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焦作共产党组织成为焦作人民坚强的领导核心,带领焦作人民艰苦奋斗、奔向光明。1925年,焦作共产党组织领导了长达8个月、震惊中外的焦作煤矿工人大罢工。1927年,领导焦作附近32个村的农民发起了声势浩大的抗捐抗税斗争。1932年,领导沁(阳)济(源)边人民举行了震惊豫、晋两省的沁(阳)济(源)暴动,建立了苏维埃区域的雏形。抗日战争时期,焦作共产党组织领导焦作儿女奋起抗击日寇侵略,浴血奋战8年,配合主力部队歼灭日伪军2.26万人,巩固发展了太行、太岳抗日根据地。解放战争时,领导焦作人民投入保卫根据地、解放全中国的斗争,经过3年不屈不挠的斗争,终于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