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脚步 纪念特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中国版图上有了焦作市
为前行积聚正能量
焦作首个党组织,诞生!
一场轰轰烈烈的 社会主义改造
因煤而立,焦作走上工业化之路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下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16 年6月2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因煤而立,焦作走上工业化之路
本报记者 刘 婧 见习记者 李瑞雪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上世纪90年代初的新华街。 本报记者 赵耀东 翻拍
  昔日的道清铁路将解放区民主街道道清里社区铁四街一分为二。 本报记者 赵耀东 摄
 
   

  焦作的城市化进程与煤炭工业发展关系密切,溯源焦作城市化进程绕不开“英福公司”这个关键词。

  焦作,曾是隶属于修武县的农村小集镇,虽然历史文化悠久,曾有府城早商、汉山阳城等城址,但并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规模较大的城市。

  焦作有得天独厚的矿藏资源。煤炭资源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采煤业在焦作有着悠久的历史,隋唐时期焦作已经开始开矿采煤;明朝,焦作煤炭开采已初具规模;清朝,焦作的小煤窑已是星罗棋布。

  中国虽然在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现过洋务运动,但先进的技术和机械化生产浪潮并没有席卷仍处于小农经济时代的焦作。

  1896年,意大利商人康门斗·安杰洛·罗沙第来中国考察,次年回国游说欧洲资本家在中国开矿。1897年,他在伦敦堪农街110号成立英国福公司,并在中国天津成立福公司办事处,并任命英国驻上海总领事哲美森为总董,开展对中国采矿权的争取工作。1898年,英福公司假借豫丰公司之名,攫取焦作煤矿的开采权。

  由此,焦作被动地走上了工业化道路,开启了从农村小集镇向现代城市转变的进程。

  1902年6月,英福公司总董哲美森及工程师里德等人来到焦作,在未取得开采凭单的情况下,在下白作村购地20亩建立矿厂,并将其命名为哲美森厂,私自开凿一、二、三号竖井。

  1903年,英福公司哲美森厂已有中国工人和职员超过3000人。1904年11月,清政府批准了英福公司开矿凭单。这一年,英福公司在哲美森厂附近筑路建房,开设商店、按摩院,建设了生活区,并命名为哲美森街,后改名盐店街。该街区是当时焦作最现代化的城市街区。

  为运煤方便,1904年,英福公司开始筹建河南滑县道口镇至武陟县宁郭驿的运煤铁路,后改宁郭驿为河内县清化镇,这条铁路也更名为道清铁路,并于1906年建成通车。道清铁路全长154公里,是该公司焦作煤炭外运的最重要通道。

  1905年,英福公司始建电厂,并将其命名为英福公司焦作煤厂附设电厂。该电厂是河南省最早的发电厂。这一年,清政府在焦作设电报局。至此,焦作城市已有雏形。

  1910年,清政府以西焦作村为中心,建制焦作镇,隶属修武县。

  1915年,英福公司在焦作共开凿矿井10个。1915年5月7日,中原公司与英福公司代表在北京签订《议结福公司矿务交涉正合同》和《福中总公司组织章程》。6月1日,福中总公司成立。

  福公司采煤矿井和中原公司矿井的建成和投产,使煤炭产量迅速增加。煤炭工业快速发展,使焦作迅速成为闻名中外的优质无烟煤生产基地。围绕煤矿工业建设,一大批配套设施和生活区建设迅速展开,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城市人口迅速增加,焦作完成了由农村小镇向功能齐全的现代城市的历史性转变。

 
3上一篇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