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文化焦作 上一版3  4下一版
大槐树下寄乡愁
梨园不了情
高抬火轿
怀药怀商文化高峰论坛“挤”进豫商大会
我省知名油画家 走进云台山采风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下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 年7月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高抬火轿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高抬火轿
  高抬火轿
 
   

  花轿辞旧岁,熙熙攘攘,丹沁河畔呈祥瑞;郑王创新舞,红红火火,百里怀川闹阳春。一则楹联,道出怀府大地辞旧迎新的热闹场景;一则楹联,叙说高抬火轿源远流长的历史演绎。沁阳高抬火轿是由布衣王子朱载堉在古人抬花轿的基础上演变而成。据《怀庆府志》《河内县志》《覃怀志》载:“旧时,怀人以花轿行水而辞旧迎新,众所逐之。”早在宋代,生活在丹河、沁河流域的怀川人就有抬花轿闹新春的习俗,观者如潮,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到了明代,朱载堉赋予了抬花轿新的艺术生命,完成了从粗俗到雅俗共赏的艺术升华。

  朱载堉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九世孙,时隐居丹沁河畔的九峰山下,自诩“筑土室于宫外,席藁独处者十九年”。后朱载堉辞爵位,潜心论著,除律学、数学、天文历法、物理计量、音乐、文学、哲学等领域成就斐然外,在民间舞蹈方面也作出了突出贡献,高抬火轿这一民间舞蹈形式便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朱载堉在覃怀生活了70多个春秋,常布衣束巾,深入民间,足迹遍布城市乡村,除了解群众疾苦,对废除世俗等级观念也有着明朗的态度。当其了解到民间轿夫和唢呐艺人同被称为下九流时,就想通过艺术表现形式来提高民间艺人的社会地位。通过对当时盛行在覃怀大地抬花轿迎新春及踩高跷、撑旱船、吹唢呐等多种民间艺术的了解,朱载堉成功设计了高抬火轿这一形式独特的民族民间舞蹈。首先,让轿夫踩着高跷来抬轿,围观者须仰视才能对轿夫进行观瞻,以提高轿夫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其次,改花轿为火轿,改布为纱,内设蜡烛,演出时轿周喷火,寓意红红火火,特别在夜晚演出时更增添了舞蹈情趣;第三,对舞蹈器乐进行改进,自制管子、唢呐并配以朱氏“金鼓经”鼓谱;第四,改腐朽糜烂的演唱内容为自编的“醒世词”“情理词”,使其在娱乐欢庆过程中起到警世喻人的社会功效。

  高抬火轿,发源于沁阳市山王庄镇的万善村。明清时期,万善村分五大社,高抬火轿的主要表演者多居万南社区,故又称南社火轿。历经400余年的发展演变,高抬火轿已成为百里怀川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舞蹈。

  近年来,沁阳市政府把高抬火轿作为当地的一种文化品牌进行保护传承,使得这一古老艺术焕发了新的青春。

  2007年2月,高抬火轿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008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本栏文图均由市非遗保护中心提供)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