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6月29日电(记者杨维汉)活动断层是潜在地震源,也是严重的地震灾害带,有的在地表显见,有的隐藏在地下,成为地震来临时的重大威胁。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副所长徐锡伟29日介绍,我国自2000年开展中国活动断层探测以来,全国目前已完成4个直辖市、22个省会城市、43个地级城市、5个县级城市的活动断层探测工作,在活动断层地震成灾机理和避让方法、城市活动断层探测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
“城市活动断层探测找出了城市地区存在的地震灾害源,解决了城市空间布局、重大工程选址、居民新区建设等的抗震避让问题,让建筑物避开断层更加安全。”徐锡伟说,“探测人员在20多个城市中甄别出40多条活动断层,已提交给地方政府并在城市国土规划、建设、重大工程选址中得到广泛应用,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了解,2008年汶川地震后,为有效减轻乡镇地震灾害,中国地震局于2009年在地震多发的主要活动构造带开展了1∶5万活动断层填图计划。目前已经完成了“华北地区”和“南北地震带南段”两个地区合计长度7320公里的55条主要活动断层填图。这些成果已经用来确定未来地震危险区,为重大基础设施避开活动断层提供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