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沙场英雄的显赫战功,有的只是交通民警的那分坚守与执着,李学岭诠释了一名人民警察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对党忠诚的铿锵誓言。
52岁的李学岭现任市公安交警支队山阳交管巡防大队中队长。时光荏苒,在一茬儿又一茬儿孩子们挥手再见的笑脸里,李学岭“升级”了称谓,苍老了容颜,从英姿飒爽到两鬓斑白。然而,无论时空如何改变、执勤地点如何改变、身份荣誉如何改变,不变的,是他那分人民警察的责任和那分对警徽的忠诚。
1981年,李学岭穿上深爱的警服,戴上雪白的手套,威风凛凛地站在马路上。
为保障全市中小学生的交通安全,交警部门在全市各交通主干道的学校门前设立了“爱心岗”,李学岭负责在市解放路与青年路一带执勤。为了保障“爱心通道”安全畅通,李学岭每天坚持提前半小时上岗,赶在学生上学前站在岗位上;推迟半小时下岗,等学生走完后才离开岗位。同时,他被10多所学校聘为校外辅导员,一有空就给学生上交通安全课,让学生们养成遵守交通法规的好习惯。
心里装着学生,心里就多了一分责任。冬天,他的手脚冻伤了;夏天,骄阳似火,他的脸被晒得火辣辣的,脖子上出的痱子被汗水一渍,疼痛难忍。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李学岭默默地实现着人生的价值。在他的努力下,市第十一中学、市学生路小学以及市实验中学的上万名学生在该路段从未发生过交通事故。学校领导多次赠锦旗和感谢信,赞扬李学岭是“师生的保护神”。
李学岭的付出也深深地感动了学生。一年冬天,他手脚上的冻疮流出了脓血,和手套、袜子粘在了一起。一位学生见李学岭的白手套上渗出了血,执意要看看他的手,但手套脱不下来。学生们把李学岭拥进教室,消冻后脱下手套才发现他双手冻伤累累,在场的学生忍不住流下了眼泪。第二天,学生们给李学岭送来了棉手套、冻疮膏,还有的给他送来了治疗冻疮的民间秘方,几千名学生联名给交巡警支队送来锦旗,上面写着“感谢叔叔护花朵”。
在李学岭家里有一个提包,里面装满明信片,都是学生寄给他的,有1000多张。“警察爸爸,我已走上社会,正在创业,感谢您对我的资助,祝春节快乐。”这是前些年,赵小同寄给他的明信片。赵小同曾是幸福街小学的学生,李学岭在一次执勤中发现赵小同不爱讲话,无人接送,过马路时注意力不集中,打听到他家后,李学岭来到小同家中,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几乎是家徒四壁,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父母都是残疾人,妹妹因家庭困难不能上学。这让李学岭很难过,他当即拿出被评为市劳模的1000元奖金,放在赵小同父亲面前,又跑出去买了一大堆营养品。从那时起,他成了赵家的常客,送钱、送物,资助赵小同毕了业,如今他已长大成人。多年来,像资助赵小同一样,李学岭还帮助了4个孩子。
提起这些,李学岭笑着说:“在干好交警的同时,还能对孩子多些帮助,那真是值了!”
多年来,李学岭在交警岗位上始终任劳任怨、恪尽职守,先后被授予全国优秀人民警察、河南省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多次被评为省、市优秀共产党员。2015年4月又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35年来,李学岭为怀川大地道路畅通默默奉献着;1万多个日日夜夜,他为山阳学子交通安全默默守护着。从精壮的小伙到两鬓斑白,但那站姿和指挥交通的手势一如当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