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兰英,这个名字对焦作人来说并不陌生。她,几十年如一日,从一名普通的清洁工到环卫所长,走出了一条闪光的道路:全国三八红旗手、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省优秀环卫工作者、劳动模范。一个个荣誉都记载着她平凡而光荣的经历,也织就了一串令人崇敬的故事。
7月1日下午,记者来到站前路上的环卫处家属院,见到了现年65岁的郭兰英。泡上一杯清茶,打开回忆的闸门,郭兰英向记者讲述了她那平凡却又感人的故事。
1972年,年仅19岁的郭兰英怀着美好的理想来到了市环卫处,选择了自己终身的职业——清洁工。
“那时候条件有限,环卫工作很苦,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冬天,滴水成冰,寒风刺骨,照样半夜出来清扫街道;盛夏酷暑,头上晒出水泡,依然要清扫街道。那时,我每天凌晨上街工作,一天工作10个小时。饿了,在街上随便买点东西吃;累了,就在商店门前的台阶上坐一会儿。”谈及那段难忘的岁月,郭兰英很是感慨。
工作期间,郭兰英认识了同是环卫工的杨贵增,他为人老实本分,工作踏实肯干,很快就赢得了郭兰英的芳心。但是,郭兰英的家人却极力反对。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她毅然选择走自己的路,和杨贵增在市环卫处举行了俭朴的婚礼。
因单位没有托儿所,又没钱请保姆,她只好把刚会走路的女儿锁在屋里,每当她下夜班回来,看到趴在地上睡着的孩子时,爱子之心险些使郭兰英动摇了在环卫岗位工作的决心,但她最终还是咬牙坚持下来。
1981年,郭兰英担任解放区焦西环卫所所长,负责18条街道、38万平方米的清扫任务。说是所长,可啥事她都要亲自干。有时候忙起来,她一连几天住在所里不回家,家里家外的事都交给了丈夫。
为搞好保洁工作,自担任所长至退休的21年里,他几乎没有休息过星期天。平时工作遇到刮风天,垃圾满天飞,因为当时没有垃圾中转站,清扫后的垃圾只能露天堆积。下雨天更是麻烦,柏油路面上到处都是坑坑洼洼的,一下雨就冲出很多泥,于是每条路上的几个沉淀池经常被伴着树叶、纸屑的泥水堵塞。一次,百货楼门前的沉淀池被堵,泥水不断涌出来,郭兰英二话不说带头跳了下去,用塑料桶把泥水一桶桶舀出来,再拿火铳捅开被堵住的下水口。“当时也没来得及多想啥,我们只是学习了时传祥‘脏了我一个,干净千万家’的精神。”郭兰英对记者说。
因为长期没有规律的生活,使得郭兰英身体非常虚弱。1986年10月,郭兰英患肝炎住院,病未痊愈她就出院上班。肝部疼痛时,她就用手按着、扫把顶着,坚持工作。
1993年5月,她丈夫因高血压导致偏瘫住院。白天,她安排所里的各项工作,晚上到各清扫小组跟班劳动,下班后再赶到医院照顾丈夫。半年时间里,她没有因家事耽误一天工作。
1993年11月,一场大雪覆盖了整个大地。当时正值省“三优杯”综合检查前夕,郭兰英亲自带领全所职工上街清扫积雪。一连几天的超负荷劳动,累得她浑身如同散架一般,不慎又扭伤了腰,可她只贴了几张膏药,就从清晨一直干到午夜。拖着疲惫疼痛的身躯回家躺在床上,她忍不住流下了眼泪。疼痛的折磨使她真想躺下好好休息两天,但作为所里的带头人,她在第二天就又出现在清扫一线。经过4天的奋战,终于将主干道上的积雪全部清扫干净。
郭兰英所带的环卫所曾多次被市里评为先进单位,全所有百余人被评为市三八红旗手、先进环卫工作者、新长征突击手。她本人也先后获得省优秀环卫工作者、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五一劳动奖章荣誉称号。
2002年,郭兰英从清扫所党支部书记岗位上退休。退休后,她不忘初心,经常到楼下帮助环卫工人清扫垃圾。“干了一辈子环卫工作,有感情了,怎么也丢不掉。”郭兰英对记者说。
受妈妈的影响和教育,郭兰英的二女儿杨黎霞大学毕业后也从事了环卫工作,同样是爱岗敬业、任劳任怨,现如今,杨黎霞已是解放区环卫处焦南所所长。
“如果我再年轻三四十岁,我还会回到环卫岗位上工作,和大伙儿一起绑扫帚、扫地清垃圾……”这就是郭兰英,一位在平凡岗位上谱写出不平凡业绩的女劳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