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为了世界和平,为了不同肤色孩子们的眼神里没有恐惧,为了西非战乱地区的母亲们不再有失去孩子与家园的悲恸,他挺身而出,犹如一颗一闪而过的流星,用生命的能量绽放维和的光芒。
29岁的年龄,十一载军旅生涯,祖国的优秀儿子、军队的光荣战士、维和的蓝盔勇士……他就是黄河故土、怀川大地养育的中原子弟申亮亮。在泪别英雄之际,让我们走进他短暂的人生,去追寻他成长与战斗的足迹。
本报记者 陈作华 张 鹏
37秒钟的生命绝唱
马里北部城市加奥,当地时间5月31日20时40分许,联合国维和部队中国特派团营区前突然驶来一辆可疑的汽车。
此时,我维和部队战士申亮亮正在营区二号岗哨担任警戒执勤任务。他发现这辆不明身份的车辆加速冲向营区后,立即拉响警报,并用对讲机向作战值班室报告情况。眼看可疑车辆接近营区围墙,他果断指挥身边战友向可疑车辆开枪射击。
然而,这台车辆如脱缰野马疾驶而来,就在车辆接近营区大门之时,申亮亮奋力把战友推离岗哨,自己却暴露在危险之中。一声巨响之后,申亮亮倒在血泊之中。
从拉响警报到爆炸发生,前后只有37秒钟。在这短短的几十秒时间里,申亮亮完成了一位蓝盔战士应尽的职责,他用生命实现了报效祖国、维护和平的夙愿。
37秒钟,他本可以躲避危险,然而,他选择的是恪尽职守。他的壮举,为营区争取到宝贵时间,避免了维和官兵的更大伤亡。
事后得知,“基地”组织北非分支“伊斯兰玛格里布组织”策划了这次袭击,车上装载了500多公斤炸药。“中国维和军人以一人牺牲把恐怖袭击的危害程度降到最低,这在联合国维和历史上是不多见的。”联合国维和机构人员高度评价申亮亮舍生取义的壮举。
马里共和国,地处与中国万里之遥的西非,是一个位于撒哈拉沙漠南缘的内陆国家。我们对于这个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的认知,多半来自媒体的报道:环境恶劣、战乱频仍、民不聊生。
尤其是位于马里北部的第二大城市加奥,被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称为“联合国最危险的任务区”,近三年来,已有70多名维和军人在此遇袭身亡,约300人受伤,伤亡人数高居同期联合国全球维和任务区之首。
申亮亮生前所在部队系解放军第十六集团军某工兵团,他是随我国第四批维和部队奔赴马里的。申亮亮从抵达这里到牺牲,仅有13天时间。
“军中铁人”是精兵
申亮亮1987年8月出生在温县温泉街道西南王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这孩子从小就能吃苦,不怕困难。”申亮亮的父母回忆说,亮亮八九岁时,腿上长出一个大脓包,为了不影响上学,他一直忍着不说,直到走不了路时,家人才知道。
“亮亮待人热情诚恳,见人总是笑眯眯的,乐于帮助同学,学习也很努力,成绩总是班里前几名。他从小就有志向,10岁那年,当大家都在谈论长大后的理想时,他说自己的愿望就是当兵保家卫国。”申亮亮的小学语文老师、班主任王红梅说。
初中毕业后,申亮亮跟随亲戚学习汽车修理技术,后到广东当了两年汽车修理工。2005年,他应征入伍,成为某野战部队的机械兵。
在同期战友中,申亮亮的军政训练样样优秀,曾创下一天体能训练长跑40多公里的连队纪录。他入伍第二年,就当上了副班长,还入了党,两次被工兵团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入伍11年来,因为工作需要,申亮亮先后换了七个工作岗位。不论是负责车场管理,还是负责新兵训练,他都没有二话,样样都做得出色。
当义务兵时,申亮亮担任运输车驾驶员。他主动拜连队四个老班长为师,练习操作瞄杆钻车、挖掘装载机等大型机械,不但技术过硬,还善于琢磨。选取士官的第一年,他就熟练掌握了全部连属主战装备,成为全团闻名的“一专多能”型骨干,多次在团里组织的比武竞赛中摘金夺银,并入选集团军“百名专业技术能手”人才库。
申亮亮带过的兵都说,没见过有申班长不会鼓捣的机器。2010年11月,部队进行保障实兵演习,他带领全班修复道路11公里,平整场地3000余平方米。期间,压路机和推土机先后出现故障,他仅凭听发动机的声音就找到了故障点,并迅速排除故障,出色地完成了为集团军后方指挥所开设场地的任务。在现场指挥作业的集团军首长竖起大拇指说:“这个兵厉害,用、修双能。”
“现代战争是体系对抗,主战装备是体系内的重要节点。”申亮亮对战友们说,“打仗既打人也打装备,如果装备掉链子,我们就是罪人。”在二营,兵龄长一些的士官都知道,申亮亮不但擅长用装备、修装备、管装备,连爱装备也是出了名的。你弄坏他的个人物品不要紧,但弄坏机械设备,他就会跟你过不去。
2013年,申亮亮晋升上士,营里任命他为车场站长。到岗第一天,他就召集全营班长开会:“步兵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枪支,我们机械兵要像爱惜生命一样爱惜装备。”2014年4月,团里组织装备换季保养,申亮亮连续四天三夜在车场,与其他战友一起维护装备,左手掌被砸伤造成两根手指骨折,右小臂被划伤缝了3针,但他依然坚守在一线,这种“军中铁人”的劲头儿轰动了全团。
在车场工作三年间,对于57台各型装备和车辆的性能、参数、状态,甚至是行使公里数、常见故障点等,申亮亮都是“一口清”,每次重大演训活动、抢险救灾,装备无一中途“趴窝”,车场连年被评为全团先进单位。
危险关头冲在前
“不论是战备训练,还是抢险救灾,申班长总是哪里危险就往哪里冲。”申亮亮的战友说。
2013年夏,二营在哈达山附近一个村庄驻训,大雨下了两天两夜。申亮亮在3时巡视时发现,附近一个鱼塘即将决口,而几百米外就是临时停车场。他当即把这个情况报告给营里值班干部,部队连夜组织官兵对鱼塘进行排险加固。
申亮亮第一个跳下一人深的鱼塘,与后下水的战友合力竖起阻水木栏。上岸后战友们都劝他回去休息一下,而他又扛起沙袋奔向已经漫水的鱼塘坝上。事后,有同乡战友劝他:“你腰椎间盘突出,就不要这么拼了。”申亮亮笑着说:“我是兵,越老胆气越足。”
2010年春,松花江流域发生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涝灾害。申亮亮所在部队奉命前往吉林省永吉县参加抗洪抢险任务。当时,申亮亮已获准休假,正在收拾行李。听到部队有任务后,他立即放弃休假,随部队前往抗洪一线。
一天,申亮亮连续搜索被困群众六个多小时后,正要返回营区吃饭,迎面见到一个大娘带着哭腔走来,说自家的房子眼看就要被洪水冲垮,可五万多元存款还在房子里,那可是他们老两口的养老钱。申亮亮问明地址,掉头就向河边跑去,与两名战士驾起冲锋舟冲进洪流中。
“当兵的,别去了,水太大,有危险啊!”申亮亮一行到达那位大娘房屋附近时,有人高声对他喊。申亮亮说“知道了”,继续向前靠去。由于水流湍急,冲锋舟几次差点儿被掀翻。申亮亮凭着娴熟的驾驶技能和过人胆识,爬进二楼窗户,拿回了老人的养老钱。
“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奉献多少决定人生价值的大小。”这是申亮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他的战友说,申亮亮曾帮助过许多困难群众,其中有一个是吉林省吉林市山河社区的特困家庭。他资助这个家庭的女孩从小学到初中的所有学费和生活物品,共计7000多元,要不是团里接到感谢信,大家还不知道申亮亮做了这样一件事。
“亮亮把报效国家当成人生大事。他当兵11年,在家休假的时间总共只有178天。”申亮亮的父母说。
“遇到农忙或乡亲家里有事时,他都会去搭把手。”村干部说,亮亮还非常关心家乡发展,每次回家都会与村干部商讨乡亲的致富门道。
“申亮亮赴马里执行维和任务,是经过多次努力争取到的。他之前写过两次申请书,但都因腰椎间盘突出而未能入选。”申亮亮所在部队首长介绍。申亮亮得知部队今年还有维和任务后,递交了第三次申请,表达了“奋勇为祖国和军队去战斗”的决心。
5月18日,申亮亮一踏上非洲土地,就把微信朋友圈中的签名改为“勇敢,勇敢”,还勉励年轻战友“不要怕,关键时候有我在”。
英雄壮志垂青史,烈士遗志照千秋。我们为怀川大地走出这样一位热血男儿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