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脚步 旗帜引领丨纪念特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蓝盔碧血铸军魂
一名共产党人的三农情怀
奉献交通三十载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下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 年7月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名共产党人的三农情怀
——记修武县农业局局长杨法谊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杨法谊观察作物长势。 (本报资料照片)
 
   

  本报记者 杨仕智

  他在全国农业战线有个响当当的称谓——“板凳局长”。

  他凭借对党的无限忠诚和对三农工作的无比热爱,在修武县农业局局长的位置上一干就是10年,身患严重股骨头坏死病,依然投身粮食生产,谱写了一曲心系三农的时代壮歌。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对他矢志不渝抓粮食生产的精神给予高度评价。

  他把农田当成工作间,把丰产丰收作为每天的追求,每年三分之二以上时间都泡在农田,他主持的粮食高产创建6年连创17项全国纪录。今年夏粮高产攻关田平均单产822.9公斤,再创全国新纪录。他的事迹先后被《光明日报》《农民日报》《经济日报》等多家媒体宣传报道,他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农业先进个人”“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工作者”“河南省十大三农新闻人物”“第五届河南省道德模范提名奖”和“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等殊荣。

  他就是修武县农业局局长杨法谊。

  情系“中国人饭碗”

  古人常说“洪范八政,食为政首”。在我国粮食总产量实现“十连增”的大好形势下,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我们的饭碗必须牢牢端在自己手里。”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杨法谊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教导,始终坚持把粮食生产放在心上。

  上任伊始,面对修武面积小、人口少、农业缺乏亮点的现状,他深入调研,提出了把“农业小县打造成粮食高产强县”的发展思路。在2008年,农业部尚未提出开展粮食高产创建之前,他就率先在全县开展玉米高产竞赛活动,开启了粮食高产创建的先河。

  2009年,长年的奔波劳累,他患上了严重的股骨头坏死病。由于腿疼不能长时间站立行走,他就随车带着小板凳下乡,坐在田间指导农民生产,被群众亲切地称为“板凳局长”。即使住院治疗,他也时刻惦记着高产田,一拔下输液针就直奔田间。干部群众说,粮食创高产比他的命都重要。

  去年国庆节前后,正是小麦播种的关键时期。他带领技术人员一连20天穿梭在35个村的重点示范田里,现场指导示范户塌墒、施肥、深耕、播种。每天200多公里的田间颠簸,正常人转一天都受不了,而他没说过一声累。他把技术员和司机分为三班轮流陪他下乡,而自己没有休息一天。连续奔波劳累,他腿痛得连站立都困难,都是司机把他搀扶到车上,很多人都心疼得落泪。

  有人问他,为啥这么用劲抓粮食生产?他说:“中国13亿人吃饭,不抓粮食咋中!我是一名农业战线的党员,最大的心愿,就是带领乡亲们多打粮、多增产、多增收。”

  向科技创新要增产增效

  修武县粮食高产创建多次刷新全国纪录,要实现粮食高产再高产,唯有创新求突破。

  杨法谊在网上学、走出去学,向实践学,潜心研究现代农业发展和粮食高产创建等方面的问题。

  粮食要增产,种子是关键。他率先引进了“百农矮抗58”“百农418”等优质小麦新品种,先试验示范,再由点到面推广,如今已成为周边县市的当家品种。他与中国农科院等10多家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每年国内最新、最好的品种都率先在这里落户。

  为了提高粮食单产,他在工作实践中创新总结出了“小麦高产八句话要领”“小麦宽窄行播种”“甩手横撒施肥法”“微灌补墒苗齐法”等,为一次次刷新粮食高产纪录、实现高产创建目标提供了技术支持。

  为了解决粮食增产技术问题,他在全县建立了几十个万亩示范方、千亩示范片、百亩示范田和上百家科技示范户,每年向群众印发数万份技术“明白卡”,做到了技术进田、技术到户、技术入脑,实现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

  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他先后赴河北、山东等地引进农作物新品种160余个,在全县示范推广。他引进的天蜜脆梨、晚秋黄梨、紫菜花等特色果蔬新品种,如今已成为当地种植户增收的主渠道。

  把群众利益时刻装在心里

  杨法谊常说:“基层农业干部,就要泡在基层、扎在村里、长在田间,为群众排忧解难,把群众利益挂在心上。”

  杨法谊手机中储存了400多个农户的电话号码,这是他和农民“零距离”沟通的“连心桥”,是指导农业生产的“高速路”。他联系的35个重点示范户,谁家的地该浇水了、该施肥了、该打药了,他都了如指掌。他乘坐的老款桑塔纳汽车,后备厢里装的全是农药、微肥等农资,经常下乡指导时免费送给示范户。

  2013年4月的一天,他得知全县将遇极端“倒春寒”天气时,马上与省、市相关专家联系,探讨应对之策,连夜通知各乡镇和高产示范户加紧浇水增温。一些示范户嫌麻烦不想浇水,他不厌其烦地入户做工作。他了解到周流村示范户范改朝因没劳力、没电不能浇水时,立即找电工通上电,并不顾天冷腿疼亲自下地浇水,一直忙到次日凌晨才回家。由于应对及时,全县夏粮大灾之年再获丰收。

  该局经费少,他带头过紧日子,把钱都用在了粮食高产创建和帮助群众发展生产上。杨法谊的办公室十分简陋,10多平方米,一张写字台,一台电脑,一把座椅,一套简易沙发,加起来不过千元。他每年都想方设法从有关项目中挤出资金投入到粮食高产创建中,把新购置的新式播种机、发电机、微灌、新式机动喷雾机等设备免费送给示范户,为科技示范户免费发放优质农药、优质种子和优质肥料。

  杨法谊一心为群众、一心为粮食高产创建,赢得了许多领导、专家和干部群众的赞誉。河南省副省长王铁对他主持的粮食高产创建工作和甘为孺子牛的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农业部小麦专家指导组副组长郭天财说:“像他这样扑下身子、脚踏实地抓粮食生产的农业干部不多见,他为基层农业干部树立了样板。”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