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时开会不现实,一周一会太频繁,一季一会等不及,一月一开恰到好处,及时安排部署、督促检查,简便、易行、管用。”说起时下正在孟州市各行政村推行的月议会,村干部们赞誉有加。
月议会是该市农村党建“1+3”工作法的组成部分。“1”即一个月议会,每个行政村每月5日召开一次全体党员、村民代表参加的议事会;“3”即月议会要取得3个效果: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公示监督。
孟州市委书记李英杰说:“农村党建‘1+3’工作法结合‘基层四项基础制度’的落实和全市各项重点、中心工作的开展,建起良性运转的农村党建工作机制和农村基层党组织服务发展的有效平台,为提高农村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进行了有益探索。”
选好切入点:内容实,动真格,让月议会开起来
孟州市在长期的农村工作中发现,农村干部有“四难”:一是开会难。村干部基本上是家里的顶梁柱,除了村务工作外,还要为全家生计奔波,集中起来难。二是沟通难。村干部忙于家务生计,平时见面机会较少,容易出现隔阂、产生矛盾。三是监督难。党组织会、村委会、监事会、村民代表会等开得少,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言堂”问题突出。四是公开难。个别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工作粗放,随意性强,暗箱操作问题突出。“四难”直接导致农村基层党组织堡垒不强、核心乏力。
该市经过多次深入调研、征求意见,决定从今年5月份开始在该市行政村推行月议会制度,实行农村党建“1+3”工作法。
月议会每月5日召开。村党组织、村委会、监委会干部,村民小组长,全体党员和村民代表参加。乡镇(街道)包村干部或班子成员到场指导。
会议的主要程序是“六步法”:一是党员、村民代表上交群众意见和建议征集表;二是有关村干部汇报本人上月工作开展情况和本月工作打算;三是村党组织书记或村委会主任通报总结上月工作,对村内有关工作和有关村干部、村民小组长、党员、村民代表的工作表现进行点评,并通报群众意见和建议办理情况,安排本月重点工作,分解责任,明确每项工作的标准要求和完成时限;四是讨论村内有关疑难问题,包括各种矛盾纠纷,集思广益,拿出解决方案,落实工作责任,需要党员或村民代表会议研究讨论的问题先组织全体与会人员讨论,然后分别组织人员表决;五是组织学习培训,严格按照“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要求、上级的有关精神,结合农村工作实际开展;六是乡镇(街道)班子成员或包村干部对村内有关工作进行点评,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答复,并传达上级有关精神,通报重点工作进展情况,指导重点工作。
会后,要按照有关规定对会议内容和落实情况及时张榜公开,主动接受全体村民监督。
抓住关键点:村为主,一次清,让月议会为民开
“一次月议会就解决了天然气进村入户的大问题。”孟州市城伯镇武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天平对记者说。对于有560户的这个村来讲,确保70%的天然气入户率,以往要落实这样的大事没有一年半载很难做到。
李天平说,这样的大事,村委会要开会研究方案,村党支部要开会讨论,村民代表、监委会等都要一一开会,最后形成决议,集体通过并召开村民小组长会传达执行。执行中遇到问题,还要从头开会研究,既耽误时间,还容易造成误解、矛盾。在5月5日的村月议会上,村民小组长事先带着收集的群众意见上来,村党支部、村委委员、村监委会成员、村民代表等一同研究解决,形成决议,会后公布,村民小组长及时传达,形成一次清,办事效率大大提高。
村级月议会因及时解决了一系列重大问题而赢得了民心。该市谷旦镇谷旦村在5月5日的月议会上一次性彻底解决了一村民小组4年没有解决的集体土地分红问题;该镇禹寺村在6月5日的月议会上一次性解决了20多年的老上访户和两个村民小组多年的土地划界纠纷问题。
“每月汇报一次工作,倒逼村组干部去想问题、干事情。你不做事,就无事可讲。”该市城伯镇党委书记赵文娟告诉记者。该镇今年的三夏禁烧、帮扶等工作,各村党员主动承包,组成党员志愿服务队,人人参战,各负其责。该镇西姚村党员同贫困家庭建立了结对帮扶关系;该镇立义村党员划分了村主要道路责任段,义务捡拾垃圾入箱。
记者在该市大定办事处韩东村采访时,村里好几处张贴公告的地方围满了人,大声议论着:有了月议会,啥事群众都明白,啥事都能化解。记者看到公告的内容有该市重点项目东环路南延工程修建涉及拆迁该村内住户的安置方案及安置小区的规划建设等。
随着村级月议会制度的全面铺开,党务、村务等由糊涂账变为明白账。“我要去开会!”正成为该市各村组干部、党员群众发自内心的自豪。月议会为民开,解决了问题,化解了矛盾,实现了公示监督。
找准着力点:重完善,严考核,让月议会长久开
在推行村级月议会过程中,该市重完善,强考核,让月议会长久开。
记者在城伯镇看到,该镇把每月5日召开月议会的当天定为党员活动日,进一步完善月议会的职能,不仅召开月议会,公开党务、村务、财务等,还组织党员进行义务劳动、志愿服务等。
孟州市目前“1+3”工作模式达到了“四完善一统一”:完善党务、村务、财务等管理公开制度;完善村组干部责任分工、履职承诺,党员联户、党员责任区,流动党员管理、农村干部值班、村组干部例会、村民代表联户等制度;完善党员干部代表服务承诺制度和党员、村民代表职责任务自主认领等制度;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民情民意征集处理反馈等机制;统一将各项工作制度细化分解到每一个党员、干部和村民代表身上,通过“1+3”工作模式予以明确规范,促进落实。
同时,该市将“1+3”工作模式同该市从严治党的有关要求、“和睦家园”建设有机结合,增强扩充“1+3”工作模式的承载催化功能,一是根据实际,将“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等党内活动、党内制度进行落实;二是按照“四帮四扶”“四联五服务”的要求,发挥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的作用,推进农村基层阵地、组织、队伍、信息四个整合,实现农村党建工作的教育引导常态化、制度建设常态化、日常活动常态化、分类建整常态化、作风建设常态化。
为加大考核力度,孟州市委组织部重点对会前的筹备、议题议程确定、意见建议的征集、会议中的指导、会议后的任务落实等进行督查,使各村党组织研究确定会议的内容和议题,有的放矢,避免流于形式。同时,对月议会的召开和各项工作机制落实情况进行通报,督查结果作为乡镇办事处党建工作排序的重要依据。
“‘1+3’工作法时间固定、程序简单,能够得到较好坚持。同时,促进了村干部之间的相互交流、促进了团结和民主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了村级党务、政务由‘良心型’向‘制度型’转变。”孟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卢和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