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多氟多荣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月议会,为何枝繁叶茂
血性男儿的军营情结
市领导慰问穆斯林群众
图片新闻
爱岗敬业 争创一流
铁腕治山的“中站经”
狠抓环境整治 助力绿色发展
加快北山绿化 推进生态建设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下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 年7月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血性男儿的军营情结
——追记温县籍维和战士申亮亮系列报道之三
作者:本报记者 李新和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18岁,18岁我参军到部队,

  红红的领花迎着我这开花的年岁,

  虽然没带上呀大学校徽,

  我为我的选择高呼万岁!

  啊,生命里有了当兵的历史,

  一辈子也不会感到懊悔!

  ……

  歌曲《当兵的历史》,申亮亮入伍前就会哼唱。强烈的当兵梦从小就萦绕在他的心头。

  2005年12月,申亮亮如愿以偿穿上了军装。

  刚踏入军营大门,他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但是,他深知自己的体能距离军人正常标准和要求还相差甚远。为了早日把自己打造成合格的军人,他每天比其他战友早起床,把班里的暖水瓶打满开水,打扫营院卫生,做完这些活儿,在班里集体跑操前自己先跑几圈,加强体能锻炼。

  东北的腊月,气温经常零下近30摄氏度。在中原待惯了的申亮亮开始不适应冷风如刀刻在脸上那种火辣辣的感觉。新兵训练不到一个月,他就犯了难。一天深夜,他在日记本上写到:气候太恶劣,让人受不了,度日如年,前面暗淡无光,看不到头……

  恰巧,这件事被当天晚上查铺查哨的新兵营长关喜志看到。关喜志记在心里,决定帮助申亮亮拨开心头的“乌云”。

  第二天上操课时,关喜志找到申亮亮,问他训练怎么样,能不能适应?申亮亮支支吾吾说不出来。

  “刚到部队环境不适应很正常,没有什么好害羞的。不过有的地方比我们这儿情况更恶劣,但是那里的战士照样坚守岗位,克服了你现在想象不到的困难。”关喜志从唠家常开始,说到自己带过的兵远赴利比里亚维和的故事,特别讲到了哈马舍尔德奖章获得者张明的英雄壮举,申亮亮听得入了迷。

  “身在异国他乡,困难远比我们这儿要大得多,但丝毫没有吓倒张明烈士。”英雄故事打动了申亮亮,在他的心里掀起了波澜,他开始深深思考军人的含义是什么?真正的军人是什么?军人的价值是什么?

  他在日记中写到:真正的军人是祖国最忠诚的儿女,是时代最可敬的英雄,是真正无私无畏的勇士,是听从祖国召唤、自觉践行使命的先锋;真正的军人是一群有着一身正气、满腔激情,有抱负有志向的热血男儿;真正的军人是一群有着铮铮铁骨和强健体魄,在祖国危难、人民需要的时候舍生忘死、前赴后继的人民群众的兄弟姊妹;真正的军人是一群有着坚毅的性格,有着无私的奉献精神,把对亲人的思念与牵挂深深埋藏心底的好男儿。我现在是一名军人,就要像张明班长那样,克服想象不到的困难,当一名真正的、合格的军人!

  从此,申亮亮爬冰窝雪勇站排头,手背冻得裂口流血也在所不惜。为了提高射击成绩,他在训练场反复练习瞄准精度,手指麻木了,稍微活动一下,继续琢磨狙击要领。最终,新兵入伍训练考核中,申亮亮各项成绩均达到优秀,被评为“优秀士兵”。

  最让申亮亮思想受到震撼的是“墓碑前的一课”。今年清明节,营里组织骨干到吉林市北山烈士陵园祭拜牺牲的老营长关喜志。已入选维和第一梯队的申亮亮站在墓碑前动情地向老营长宣誓:“纪念烈士,无限怀念;成为烈士,无上光荣。”

  2010年7月底,因连日暴雨袭击,吉林省永吉县内两家化工厂的数千只原料桶被冲入松花江,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时任团参谋长的关喜志在带领官兵执行打捞任务时,突遇洪水上涨,为保护战友和装备安全,不幸牺牲。

  关喜志任二营营长时,申亮亮是所属四连战士。抗洪中,他与营长并肩作战,目睹了老营长被洪水卷走的那一刻。

  “这是一个英雄的团队,我决不能给这个团队丢脸!”申亮亮暗下决心,要用出色的表现和优异的成绩为团队增光添彩。

  这支部队由于性质特殊,工程机械车辆很多。申亮亮知道自己学历不高、知识不够,有些机械构造、性能一窍不通,就决心攻克难关。他用积攒的津贴买来有关工程机械的书籍,一有时间就啃书本、作记录,弄不懂就向老战士请教。老战士维修机械时,他爬到工程机械上观看机械构造和原理。

  当下士的第一年,申亮亮就已经把团里的机械车辆学得差不多了。即使休假,他也没有闲着,在老家报名考了驾驶证,又专门学习了挖掘机技术。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他每天多练苦学,每晚坚持自学,60天的课程18天就学完了。

  由于成绩出色,营部很快提拔他当上了车场站长。

  2014年秋天,一场大型实兵对抗演习在科尔沁草原打响。战斗一开始,团里刚配发一天的新型挖掘机就“趴窝”了。时间不等人,如不及时处置就会影响战斗进程。装备助理用电话求援,却得知厂家技术人员至少2天才能赶到。申亮亮得知情况后,主动请缨,接管了新装备的修理任务。他现场查阅资料,凭着过硬的技术大胆逐件检查,反复调试,3个小时后,挖掘机重新启动,开上了演习场。

  然而,接下来的故事更吸引眼球——

  40多天后,在冬训演兵场,由于连队操作手休假,申亮亮主动请缨,接替操作手为主力部队开辟通路。

  赶到现场时,只见一处废弃的建筑物三面被其他建筑物环绕,距离不足1米,施展空间很小,稍有不慎就会出现差错,这令习惯了“排山倒海”解决问题的爆破手束手无策,新装备体积太大又无从下手。申亮亮借来一套老式民用小型挖掘机,从上至下,从外向里,硬是一块砖一块砖地把这个“硬骨头”啃了下来,整个过程没有发生险情,大部队从缝隙中鱼贯而出后,都称赞他脑子比驾驭挖掘机的铁臂还灵巧。

  当兵11年,掌握7种大型工程机械的操作,熟悉横跨半个世纪、3代挖掘机的构造原理,参加演习20余次,处置险情近百起,且一次比一次高端……从最初的一窍不通到身怀精湛技艺,从普通士兵到闻名全团的“一专多能”,并入选集团军“百名专业技术能手”人才库,申亮亮,经历了怎样的磨砺?

  2007年6月,连队参加集团军组织的建制连比武,一名老兵因崴脚无法参赛,刚从医院会诊回来的申亮亮主动向连长请战,直到他晕倒在3公里终点,大家才从他口袋里发现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书。

  “血性一经融入血脉,就会成为重要基因,对军人来讲更是如此!”该团一位干部深有感触地说。

  2010年7月,吉林市第二松花江发生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申亮亮随连队赴永吉县口前镇执行抢险救灾任务。部队到达指定位置后,他第一个报名参加搜救小分队。其间,经历了冲锋舟发动机被异物缠绕熄火、水下漩涡带着冲锋舟打转等险情,申亮亮义无反顾,毫不退缩,两天两夜没合眼,救出群众50余人,在房屋随时倒塌的危情下,还冒着生命危险为一对老夫妇抢回5万元现金。

  “申亮亮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经常资助一名孩子。”吉林市丰满街道山河社区党总支书记辛彩凤动情地说。

  2009年秋的一天,一封名为“感谢解放军亮叔叔”的感谢信寄到了部队,寄信人是一名刚升入初中的学生。原来,这个叫吴东昆的学生身有残疾,家庭条件不好,在一次部队与丰满第二小学开展六一活动时,申亮亮得知了他家的情况。从那以后,申亮亮就与这个孩子结成了帮扶对子,几年来,申亮亮共拿出7000多元钱资助孩子上学。

  “老天没长眼呀,亮亮这么好的孩子怎么就让他走了呢!”吴东昆的奶奶擦着眼泪悲伤无奈地哭诉着。

  “申班长去参加维和前,专门把资助吴东昆上学的事委托给我们,反复交代我们要继续资助好吴东昆,不能因为他去执行任务就断了资助,该花多少钱就花多少钱,等他维和回来后再把资助的钱还给我们。”战士贾天洋哽咽着说,“申班长走了,我们要把他的好作风传下去,帮助更多的孩子!”

  在军人眼中,祖国的尊严永远高于一切,人民的利益永远重于一切!如果说军队是一道坚实的绿色长城,军人就是百炼而成的精钢!经过军队大熔炉的熏陶锤炼,申亮亮对军人的含义、价值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我要去参加维和!”这是申亮亮得知维和命令下达后的第一句话。当他看到一些战士曾经参加过前几批维和任务时,心中充满了向往,“维和,正是体现军人价值的时候!”

  “亮亮一有时间就拉着我的胳膊,拽到一边询问维和情况。”参加过两次维和任务的黄立彬说,“虽然马里环境很恶劣,蚊虫肆虐,局势动荡。但是,不去维和不知道祖国的强大,不去维和不懂得军人的自豪。参加维和,能锻炼自己、开阔视野、丰富阅历。”

  战友的心声更加坚定了申亮亮参加维和的决心。为了参加维和,他三次递交申请书;为了参加维和,他悄悄将7.5公斤重的沙袋藏在衣服里加码训练,肩膀磨得红肿发紫也不退缩;为了参加维和,他作好了吃苦的准备和牺牲的打算。

  和申亮亮一同入伍的王刚,考虑到非洲自然条件恶劣,马里近年局势动荡,而且申亮亮即将服役期满,就劝他:“年纪不小了,赶紧复员吧,回去成家过好小日子,一家团团圆圆多幸福啊!”“维和也就是一年时间,很快就回来。”申亮亮告诉王刚,“不去维和,感觉军旅生涯总是有点小遗憾。”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6月1日上午,马里维和部队遇袭爆炸发生后一两个小时,消息就从1万多公里外的非洲传了回来。申亮亮参加维和前,就和战友们约好,经常在微信圈保持联系。“当时,我就有一种不祥的预感。”王刚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发生这么大的事,战友们很焦急,立即给申亮亮发信息——

  在不?

  在不在亮?

  在的话,回个信息?

  滴答……滴答……滴答,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了。微信圈中,静静的、空空的、白白的,再也没了申亮亮的回音……

  申亮亮,用自己的鲜血与生命镌刻成了一幅壮美的图画、不朽的卷轴;他用报效祖国、忠于人民的坚定信念和顶天立地、视死如归的一身浩然正气,诠释了军人的真正内涵。他的精神、他的勇气、他的形象,在祖国大地上矗立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