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文化焦作 上一版3  4下一版
藏在深山里的桃花源
那棵老树上的忠臣情怀
苏家作龙凤灯
我市开展暑期文化市场 专项行动
图片新闻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下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6 年7月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走进中国传统古村落·修武县长岭村
藏在深山里的桃花源
本报记者 宁江东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石屋静静地矗立在蓝天白云下,见证着时代的变迁。 本报记者 宁江东 摄
 
   

  在修武县,一斗水村、双庙村、平顶窑村等古村落凭借云台山风景区的名气渐渐被人们熟知。然而,隐藏在太行山深处的一个古村落却鲜有人知,那就是长岭村。

  青石筑屋,人们劈柴做饭,炊烟袅袅;建池储水,旱来无忧……仿佛一幅山村版的水墨画完整地呈现在到过长岭村的游客眼前。

  500多年来,长岭村的村民就像生活在“桃花源”里,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生活,从而完整地保存了一个小山村的历史风貌,加上诸多的故事和遗迹,2013年,长岭村被列入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日前,它又被列入2016年中央财政支持范围的中国传统村落。

  近日,记者一行从青云大道的一条小路穿行而上,近一个小时的车程后,来到了修武县西村乡长岭村。村子坐落在一个沟壑幽深、树木葱郁的深山中,依山势所建,由东往西,错落分布。

  “村子后面有一条山岭像长蛇一样,直通山西省陵川县,有数百公里长。”陪同记者采访的该村党支部书记姬四清说。500多年前,山西高平的姬姓家族迁居至此,开创了长岭村的历史(编者注:2016年5月20日本版刊发的《上白作村与长岭村姬姓的渊源》有详细介绍)。

  从村东头的一处平坦处进村,一座座石屋错落有致地分布在梯形山间,石屋由石块堆砌而成,没有用黏合剂,但看起来相当的坚固。

  沿着青石铺成的小路往西走,记者看到有几座石屋是由大小不一的石块堆砌而成,如遇冬季大风,很有可能透风。姬四清说,这应该是村里最早的石屋了,由于受当时石材与建造水平的限制,房屋的稳固性受到影响,因此住户早已搬了出去。

  房屋的形态,反映了当时劳动人民的生存状态,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在一些石屋的墙壁上,还有五角星或者莲花状的雕刻,粗犷的线条饱含了村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一个院子的门梁上有一个元宝造型的木雕倒扣在上面,“这是一个蝙蝠的造型,寓意家庭‘福(蝠)禄双全’。”姬四清说。

  采访间,记者碰见了刚从田间劳作回来的77岁村民姬文印。姬四清说,长岭村之所以能够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不仅仅是石头村的缘故,还因为这里是怀邦之乡,这里的村民都能哼唱几句梆子戏,姬文印就是村里唱怀梆的明星。

  姬文印说,他从十几岁起就跟着老一辈人学习唱怀邦。上世纪60年代,练就了一副好嗓子的姬文印和村里的前辈们组团到外地搭台唱戏,一唱就是大半年。

  那时,每到夏季的夜晚,繁星闪烁,一天耕作劳累的村民们都会不约而同地搬起小凳子会聚到石屋的房顶听他唱戏,粗犷、豪迈的怀梆响彻山谷,大家都开心地跟着哼唱起来,一直到深夜才意犹未尽地回家睡觉。

  “后来逐渐没有这样热闹的光景了,很多村民都搬到了山下,年轻人也不再学怀梆了。”姬文印语气中透着无奈,也许怀邦会在他这一代失传。据了解,由于村子的基础设施比较薄弱,有些地方还吃不上水,用不上电,孩子们上学也不方便,2000年的时候,很多村民都搬到山下居住了。

  “上世纪80年代,村里最多时有50多户、340多人,而现在村子仅仅留下了不到百人,且老年人居多。”姬四清说。长岭村的村民尽管可以通过采连翘、编荆条、种地等方式生存,但还是贫穷。“老龄化”和“空心化”是目前长岭村面临的首要问题。

  那么,在传统村落中如何平衡这种矛盾?如何保护好古村落呢?传统村落保护的目的是为了人,发展的目的同样也是为了人。“摄影家们赞不绝口的传统古民居,如何能承载今天村民对幸福生活的渴望呢?我们必须尊重传统村落中村民合理、健康的要求,让村民能够住得安全、住得舒适,享受现代文明所带来的成果,这是毋庸置疑的。”修武县旅游局局长王国强说。

  目前,长岭村已入选2016年中央财政支持范围,该村将获得国家专项补助资金,用于传统建筑和历史遗迹保护性修缮、污水垃圾等基础设施和共用设施建设,整体保护和改善传统村落的历史遗迹和人居环境。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