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文化焦作 上一版3  4下一版
藏在深山里的桃花源
那棵老树上的忠臣情怀
苏家作龙凤灯
我市开展暑期文化市场 专项行动
图片新闻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下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 年7月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苏家作龙凤灯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苏家作龙凤灯表演。
  苏家作龙凤灯表演。
 
   

  龙,四灵之首,是中华民族信奉和膜拜的图腾;凤,百鸟之尊,是天下吉祥太平的象征。在焦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活跃着一种独特的民间舞蹈——苏家作龙凤灯。

  苏家作龙凤灯形成于清道光六年(1826年),由民间艺人毋黑旦所创。

  据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编修的《毋氏族谱》载:“清道光六年族人毋黑旦,创制龙凤灯,名振清化(今博爱县城)。”龙灯传人毋黑旦根据“丹凤朝阳、龙凤呈祥”等民间传说,将“凤灯舞”大胆融入“龙灯舞”。结果在那年的“大耍灯”中,“龙凤共舞”赢得了“耍灯魁首”。从此,苏家作龙凤灯声名鹊起,至今已有180多年的历史。

  苏家作龙凤灯采用竹篾制成骨架,彩绘纱布装饰“龙皮”“凤衣”。龙灯分青龙、火龙、白龙、黄龙四种,龙长有40米、30米、20米不等。龙的各节用竹篾制成骨架,各节之间用青麻绳连接,龙须用青麻染成,龙角、龙爪用银箔镶裹,龙眼旧用琉璃珠,现用灯泡。骨架制成后,取锡箔纸剪成鳞片贴于纱布表层,龙骨上缀红、绿两色彩绸,称作龙脊。每条龙又配有一个蜘蛛灯和24朵彩云灯。凤灯由头、身、翅、尾四部分构成,头颈长4.3米,头至身翅部用五根细绳连接,用25个竹篾套环,凤翅、凤尾呈扇形,两翅和尾部共装25个蜡碗,为防止蜡油流失,特制了独有的牛油干碗蜡。龙凤灯以龙灯、凤灯为主要道具,还配有太阳、老虎、彩云、百鸟、蝴蝶、荷花、宝莲灯等数十种伴舞灯,骨架全为竹篾制作,节目以龙游场、龙戏凤、龙脱皮、百鸟朝凤等最为精彩。打击乐以鼓、锣、镲为主,不但气势恢宏、节奏明快,而且在力量中融入技巧、特技中渗透文化,堪称一绝。

  苏家作龙凤灯形态逼真,表演动作讲究惊、险、奇、绝、美,将龙与凤的叨啄跳跃、亲昵逗乐、翻扑妙趣、悠闲自得等动静神态演绎得淋漓尽致,再加上有力的打击乐,使苏家作龙凤灯表演的高潮一浪高过一浪。苏家作龙凤灯将龙舞和凤舞和谐结合,形成了全国唯一的民族民间舞蹈形式。

  苏家作龙凤灯是中国民间舞蹈中一朵绚丽的奇葩,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和现实价值,必将在中华文明史上留下浓重一笔,也必将在传承发展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弘扬民间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塑造出完美的艺术灵魂。

  2007年2月,苏家作龙凤灯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008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本栏文图均由市非遗保护中心提供)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