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脚步 今日风采丨山阳区篇 上一版3  4下一版
勇担当善作为 打造产城融合的现代化中心城区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下一期 版面导航    
2016 年7月1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阳区
勇担当善作为 打造产城融合的现代化中心城区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市委书记王小平(前右二)到山阳区调研指导工作。                    本报记者 赵耀东 摄
  都市工业异军突起
  项目集聚迸发活力
  外商到山阳区考察文化产业
  夜色山阳灯火阑珊
  市委副书记、市长徐衣显(右三)到山阳区检查工作。
  太极文化风靡山阳大地
  宜居小区温馨家园
  创先争优青春放歌
  巧手扮靓诗意生活
  健康指南深入社区
  乡村少年宫点亮梦想
  集聚区一瞥
  奏响绿色交响曲
  道德标兵激发社会正能量
 
   

  【编者按】

  六十年沧桑巨变,六十年华丽转身。六十年的风云巨变,书写出一连串的传奇,锻造了勇敢智慧的山阳儿女,一个富饶、繁荣、文明、和谐的山阳跃然而出……

  回眸经典瞬间,见证岁月痕迹;共话沧桑巨变,再续辉煌诗篇。近年来,山阳区按照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立足中心城区经济发展特点,以“不干则已,要干就干出名堂”的精神,充分用好区位优势、发展优势,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全力打造产城融合发展的现代化中心城区,保持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力推焦作进入全省“第一方阵”。

  城市建管开启“加速度”

  作为中心城区,为进一步改善城市形象,加快推进城市建设,近年来,山阳区不断加大老城区改造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积极推进民馨苑廉租房小区、东城花园经济适用房、贝格棚户区改造等民生工程建设。为盘活城市建设资源,该区先后引进和开工了一批大个头项目,投资15亿元的中弘·名都城项目部分楼盘已经封顶;投资12亿元的东方红国际广场项目已经与我国最大的百货商业集团实现了强强联合;投资5.2亿元的丹尼斯生活广场扩建项目正在紧锣密鼓推进中,提升了城市建设的形象和品位。

  该区紧紧围绕美丽焦作建设,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坚持以北山综合治理为突破口,以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突出生态建设抓项目,强化污染整治促减排,严格环境监管保安全,进一步推进“双创”工作开展,促进了环境保护综合整治各项工作的有序推进。同时,该区积极推进“生态山阳、绿色山阳”建设,完成城乡绿化任务9600亩,勾画出一幅城在绿中、绿在城中的妙景。如今,一个更加生气勃勃、生态环境宜人的中心城区正在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干净、整洁、畅通”已成为山阳区的新名片。

  该区还将社区建设作为推动城市服务转型的有力抓手,成立了社区办和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不断完善社区组织体系、运行机制,并组建了近1000人的网格化管理队伍。该区以创建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为目标,全面开展了规范型、服务型、文明型、平安型和健康型的“五型”社区建设载体活动。该区努力抓好社区设施和信息平台建设,先后投资1400余万元,对11个社区的服务用房进行了改造升级,累计新增社区服务用房8000平方米,基本建成了集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居民诉求、平安建设、社会救助、民生服务和效能监察等功能于一体的信息平台,形成了一个全区资源共享的信息数据库。同时,该区不断拓宽服务领域,积极开展了美丽楼院建设,推进楼院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工作,全面提升居民楼院管理服务水平和生活环境品质,努力打造平安、有序、整洁、文明的和谐社区。

  绿色产业助推经济转型升级

  近年来,山阳区始终坚持实施绿色转型发展战略不动摇,进一步突出发展主题,把加快发展商贸业作为稳增长、调结构、扩内需、增就业的重要抓手,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推进,全力发展现代商贸业,努力把山阳区打造成知名旅游城的核心区、南太行旅游带的会客厅、云台山景区的后花园和焦作经济的重要增长极,把山阳区建设成经济实力更强、城市功能更全、生态环境更美、人民生活更好的现代化中心城区。

  商贸经济繁荣昌盛。以特色商业区建设为龙头,带动丹尼斯、大商、欧凯龙等为代表的现代商业中心迅速崛起;嘉隆国际、建业·森林半岛、龙源湖国际广场、亿祥东郡等商住区已成为我市高品质楼宇小区的代表;山阳建国饭店、奥斯卡假日酒店等一大批宾馆酒店和休闲娱乐项目已成为广大市民和外地游客首选的休闲娱乐场所;远大财富大厦、嘉隆国际大厦、远大双子楼商务中心、华融国际大厦、龙源湖新贵族商务中心等商务楼宇更是崭露头角、日趋活跃。

  文化旅游业熠熠生辉。近年来,该区把开发与传承作为文化发展的重中之重,结合全市文化产业发展的整体规划,在沿太行山一带规划建设了文化旅游园区,重点以缝山公园、黎明脚步公园、巡返大庄园、药王庙为支撑,建设以观光旅游、休闲健身、健康养生为主题的旅游服务业,全力打造文化旅游品牌。该区同步启动了辖区药王庙、柳下惠祠堂、逯增庙等修缮工程,确保城市文脉的再现与保护。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该区把发展传承作为最好的保护,每年下拨专项资金对绞胎瓷、山阳城传说等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珍贵历史文献、文物、传说进行抢救性发掘、研究。

  电子商务风生水起。该区大力实施“互联网+”战略,推动工业企业转型升级,引领产业集聚区做大做强,率先建立了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与焦作怀庆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签订委托招商协议,依托焦作怀庆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现有的平台和资源,打造符合区情的电子商务基地;与华融国际签订电子商务发展协议,首期提供6400平方米办公场所用于电子商务企业的招商和入驻,并在人民路东段配套了10000余平方米的仓储用房,便于入驻电商企业的仓储管理和物流。目前,已签约入驻京东智能家居、艾瑞、淘宝、万堂书院、58同城、焦作在线等10余家知名电商和数十家电子商务公司,形成了“政府引导、企业实施、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电子商务发展格局。

  居民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全面实施,中小学生上学“不花钱”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基本实现全覆盖,老百姓看病可以报销了;低收入困难群众住得上新房、农村五保老人和孤寡老人安享晚年、贫困重度残疾人基本生活权益得到了切实保障……近年来,山阳区始终以“为民办实事”的落实为抓手,实现对民生的实时聚焦,以连续每年办理10件实事的速度,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民生无小事”的深刻内涵。

  该区将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积极整合教育资源,全力普及学前教育,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凸显职业教育特色,出台一项项力度空前的教育政策,惠及民生,温暖民心。同时,该区大力实施教育名区战略,促进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毕业率、普及率均达到100%;新建了人民中路学校、改扩建了市十七中,优质、均衡的山阳教育全面发展。

  该区卫生服务始终走在全市前列。为了实现“病有所医”的目标,该区深入实施“社区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工程”,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实现了15分钟就医服务圈,组建了提供全方位服务的“健康贴心人”队伍。目前,该区全科医生团队签约服务居民6.3万人,健康管理水平和慢性病控制率稳步提升,居民满意率在95%以上。同时,该区通过落实农村五保财政供养机制,全面建立以财政资金保障为基础、以乡镇敬老院规范化管理为标准的五保供养工作新体系,较好地解决了当前农村五保供养工作中的难题。

  该区不断加大民生工程建设力度,先后投资600万元,完成李贵作村和中马村村道建设15公里,整修农村公路路肩15000平方米;在完成和平街群英河桥建设和东方红广场西巷改造工程的基础上,投资280万元,对东苑路、华宝路等区管道路进行全面修缮;对东苑路、周庄路等区管道路亮化设施进行维护,使区管道路亮灯率达到98%,进一步提升辖区居民的幸福指数。

  风清气正优化发展环境

  为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山阳区不断加强便民服务平台建设,该区行政服务中心秉承“优质、便民、高效”的服务宗旨,根据企业、群众需求,积极提供“绿色通道”服务、预约服务、上门服务等多项便民服务举措,突出服务特色,力促便民服务更便捷。同时,该区行政服务中心按照“高效办理、主动预约、上门服务”的便民服务原则,与该区集聚区、商务局、项目办、工商分局等部门紧密联系,整合进驻中心各窗口的服务资源,确保为办事企业、群众提供高效优质服务;利用短信平台、微信、电话等开通告知服务,及时通知企业、群众证照办理情况,使服务对象能够及时领取证照,避免多跑趟;根据服务对象实际需求,积极组织各服务窗口工作人员组成志愿服务队,为办事企业、群众提供上门审批服务等。

  人叫人动人不动,机制调动积极性。该区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部署,区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带头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狠抓作风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同时,实行领导干部带头分包项目建设和企业,主动深入企业生产和项目建设一线,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和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真正做到一门心思抓项目(企业)、一往无前跑项目、一鼓作气建项目。另外,由区委办、区纪委、区委组织部组成督查组,对各街道办事处和重点单位实施专项督查,对工作不落实、问题不解决的责任单位、责任人严格责任追究。

  为保障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该区紧紧围绕省委、市委“4+4+2”党建制度体系建设部署精神和工作重点,不断完善党建工作责任体系,建立县级干部基层联系点,把县级以上四项基础制度和两项机制、基层四项基础制度建设纳入各级党组织书记党建述职考评内容,以群众满意为目标,多次开展专项检查,层层落实党建责任,促进各项工作深入开展。

  本报记者 原文钊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山阳区委宣传部提供)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