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促进义务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近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那么,《意见》为我国城乡教育一体化提出了哪些具体目标?如何实现?昨日,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就这些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问: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工作目标是什么?
答:为适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推动教育现代化取得显著进展,《意见》提出了“四个统一”“一个全覆盖”和其他有关重点工作目标,即要加快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统一、教师编制标准统一、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统一、基本装备配置标准统一和“两免一补”政策城乡全覆盖,到2020年,城乡二元结构壁垒基本消除,义务教育与城镇化发展基本协调。城乡学校布局更加合理,大班额基本消除,乡村完全小学、初中或九年一贯制学校、寄宿制学校标准化建设取得显著进展,乡村小规模学校(含教学点)达到相应要求;城乡师资配置基本均衡,乡村教师待遇稳步提高、岗位吸引力大幅增强,乡村教育质量明显提升,教育脱贫任务全面完成。义务教育普及水平进一步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基本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
问:为确保如期完成工作目标,将采取哪些重大举措?
答: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针对面临的突出问题和体制障碍,《意见》提出了十项重大举措,如同步建设城镇学校,扩大城镇学位供给;努力办好乡村教育,着力提升乡村教育质量;科学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实施消除大班额计划,基本消除城镇大班额;统筹城乡师资配置,着力解决乡村教师结构性缺员和城镇师资不足问题;改革乡村教师待遇保障机制,实行乡村教师收入分配倾斜政策;改革教育治理体系,提升义务教育学校品质;改革控辍保学机制,提高义务教育巩固水平;改革随迁子女就学机制,建立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入学政策;加强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问:如何加快消除城镇大班额问题?
答:《意见》坚持标本兼治和源头治理,从保障义务教育学校建设用地、实施大班额消除计划等方面开出了“药方”。
——编制城镇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规划时,要根据学龄人口变化趋势、中小学建设标准,预留足够的义务教育学校用地,纳入城市、镇规划并严格实施。
——要求各省份制订消除大班额专项规划,建立消除大班额工作台账,对大班额学校实行销号管理,加快消除现有大班额,避免产生新的大班额问题。
——促进生源合理均衡,避免大量学生集中在少数热点学校,造成大班额问题。通过城乡一体化,实施学区化、集团化办学,均衡配置师资等方式,加大对薄弱学校和乡村学校的扶持力度。
问:如何保障随迁子女和留守儿童接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答:对于随迁子女,要建立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入学政策,切实简化优化随迁子女入学流程和证明要求,提供便民服务,依法保障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对于留守儿童,要落实县、乡人民政府属地责任,建立家庭、政府、学校履职尽责,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体系,加强法治教育、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开展心理辅导,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强化家庭监护主体责任,鼓励父母取得居住证的适龄儿童随父母在工作地就近入学。依法追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责任的失职行为,依法处置各种侵害留守儿童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 新华社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