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区学生路社区青年路教师楼被称为“功臣楼”。在这里,年过八旬的王秀英老人被称为“最美当家人”。
之所以被称为“功臣楼”,是因为这座教师楼在上世纪70年代落成时,只有拥有25年工龄且在教育岗位上有突出业绩的教育工作者才能入住这里。王秀英曾担任过小学校长、荣获过河南省劳动模范称号,该楼落成后她和家人也搬进了“功臣楼”。
为将解放区美丽楼院的创建工作落到实处,去年春天,小区选举出3名热心小区管理的居民成立了居民议事会,王秀英被推举担任了议事会主任。
“群众工作不好做,首先要把理论宣传到,然后再教给他们办事的方法,还要监督着大家,让他们养成好习惯。”7月12日,记者在“功臣楼”见到了王秀英老人,已是81岁高龄的她思路清晰、精神矍铄、声音洪亮,谈起楼院的管理有条不紊。
美丽楼院创建以来,看着小区里堆积如山的各家各户的杂物,还有居民种的菜、花,王秀英犯了难。小区里住的大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该如何劝说他们清理掉杂物呢?第一步,就是劝说使用废弃马桶当盆种菜的许老太。
“我不清理,我种的菜又没碍着你,再说,你自己家的东西还在那儿堆着呢。”许老太果断拒绝了王秀英。
“行,那就先清我的!”话音刚落,王秀英就组织工人开始清理自己家的杂物。看着一车车往外清理的杂物,又接过王秀英递过来的新花盆,许老太一时哑口无言,当即同意清理自己靠围墙摆放种菜的废弃马桶。
考虑到许老太平时喜欢种花、种菜。第二天,王秀英带着工人来到许老太家中,征求她的意见,想为她垒一个花台或是花池。最终,当花台垒好后,许老太不禁感叹:“真好!还是改造了好。”
“老人们固守传统,不舍得随意丢弃东西,这就导致小区里的杂物越堆越多,环境也越来越差。但要想让大家清理杂物,自己就应该先清理,发挥议事会主任的带头作用,威信就是这么逐渐建立起来的。”王秀英说。
清运了杂物,修补硬化了地面,安装了电子门、照明灯、摄像头、晾衣架,在社区的支持下,居民议事会带动居民完成了小区的环境改造,整个教师楼内院焕然一新。
重新修补硬化的路面最怕的就是汽车的一次次碾压。考虑到小区内居住的老年人数量较多,空地面积也有限,王秀英又在思考着禁止汽车进入小区的问题。“汽车屡次出入会将路面压得坑坑洼洼,老年人走路不稳,就容易摔跤。”
但想要禁止汽车出入谈何容易,“功臣楼”里居住的可都是有资历的“功臣”,凭什么听你的?本着对小区居民负责的态度,王秀英坚持劝导有车居民将汽车停在小区外面。同时,她利用电子门,只开放供居民及电动车出入的小门,不开放能让汽车出入的大门。随着时间慢慢过去,抱怨声、牢骚声少了,对王秀英信任、服气的人则越来越多。
一个月前,王秀英的老伴因病住院,在医院照顾老伴的王秀英却放心不下楼院,时常会回去看看,提醒居民要爱护环境。“王校长不愧为教师楼里的‘最美当家人’。自从她‘当家’以后,楼院更加和谐了,环境也更美了,居民都信服她。在她的带领下,我相信教师楼会越来越好。”学生路社区实验中学片区网格员聂桂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