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博爱县位于巍巍太行与滔滔沁河之间,旷世绝艺月山八极拳,就起源于博爱县古老的月山寺。
月山八极拳由月山寺第二代方丈苍公始创于金大定二十五年(1185年),至今已有八百多年历史。据清《覃怀志》载:“苍公名崇苍,北直隶保定人,武进士出身,因游览至明月山,遂削发披缁为大比丘……”后独创八极拳,因八极拳始创于月山寺,故又称为月山八极拳。
月山八极拳步型要求是:丁不丁、八不八、弓不弓、马不马,以利于实战。技法要求是:挨崩挤靠、迅猛遒劲、崩撼突击、以短制长。身法要求是:含胸拔背、顶项拔腰、沉肩垂肘、气贯丹田。通过步法、技法、身法的规范要求,达到“拳似流星眼似电,腰如蛇形脚似钻,闾尾中正神贯顶,刚柔圆活上下连,体松气固神内敛,满身轻俐顶头悬,阴阳虚实急变化,命意源泉在腰间”。月山八极拳的特征及传承,在月山寺碑文及《中国文化辞典》《武林》等书刊中均有记载。
月山八极拳在中国武术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历史悠久,传承谱系清晰,是中国武术阳刚派的代表。月山八极拳是一块烙刻了中国传统武术精华印记的活化石,有着极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现实价值。它对深入研究月山寺佛教文化、焦作及河南本土文化、中国佛教文化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对促进全民健身,提高全民生活质量,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民族自豪感起到了推动作用。目前,月山八极拳演练者遍布国内外,日本、德国及东南亚各国都有众多爱好者。国际武联副主席史密斯、德国武协主席盖尔特、武术十大名教授王培锟和著名历史学家、武术名家马明达,北京体育大学教授、武术名家门惠丰等都曾到月山寺和八极文武学校考察交流,他们对拯救、保护月山八极拳起到了推动作用,并使这一古老拳种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领域焕发了青春。
“文有太极安天下,武有八极定乾坤”。月山八极拳曾经以雄健、刚猛和激情成就了辉煌的昨天,它必将得到更好的保护、传承和发扬,焕发青春活力,走向更加灿烂的明天。
2007年2月,月山八极拳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008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本栏文图均由市非遗保护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