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经过十多年的历练,有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同时感情、婚姻和家庭也更加稳定,当他们想换工作时,却发现年龄成了“求职天花板”。有些招聘单位,白纸黑字规定应聘者年龄不能超过35周岁,甚至严格到具体日期,超一天也不行;而有些用人单位虽然没有在招聘启事中注明,但是在确定面试名单的时候,却把35周岁以上的人统统排除在外。“35岁年龄线”正在成为人才市场上的一个潜规则。对此,你怎么看?
【观点1+1】
@江苏谢庆富:用人单位在招聘条件中设置年龄、性别、户籍等限制,都属于就业歧视。35岁正是干事创业的黄金年龄,却成为“求职生死线”,遭遇“求职天花板”,这是求职者的无奈,也是用人单位的损失,更是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
@一更时分:规定应聘者年龄不能超过35周岁,分明就是就业歧视。其实,真正需要人才的单位,是不会在乎年龄的。
@水晶小草:延迟退休年龄的政策将会逐步实施,如果按65岁退休的话,35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国外许多用人单位在招聘时从不设年龄的限制,他们招聘的是能够胜任工作的职员,而不管你年龄如何。用人单位应打破对求职者的年龄限制,让人才合理流动,实现人尽其才。
@风开季节:所谓的“求职天花板”,其实只是个别现象,关键在于自己。如果自己有真才实学,能胜任工作,那么,用人单位是不会“放过”你的,与其纠结年龄,倒不如想办法去提升自己。
@kellykeron:是金子总会发光,面对招聘单位的“求职天花板”,我们可能无法改变它,但可以改变自己。所以,我们必须努力提高个人能力,让自己的真才实学征服用人单位。
@平凡一老兵:其实35岁正是人生最佳时期,经历多年的工作经验积累,已经进入成熟阶段,家庭生活都相对稳定。如果不能意识到这些人的优点,而盲目地将其拒之门外,对用人单位来说可能会错失一个优秀的人才。
@z531312762:用人单位需要年龄在35周岁之前的,可能看中的是他们的生机和活力;用人单位需要年龄在35周岁之后的,可能看中的是经验和阅历,用什么年龄段的人,与单位的性质和需求关系较大,与所谓年龄潜规则没有太大关系。
@芳心云天:“唯才是用”“能者上庸者下”应该是用人单位招聘员工遵循的尺度,而不应让35周岁成为“求职天花板”。人才是用人单位的生命线,尤其懂技术、有经验的复合型人才更该是用人单位的生力军。
【下期话题】
大学生工作一个月
工资160元
长春某大学的应届毕业生小雪(化名)在网上应聘了一家娱乐传媒有限公司,入职前,她与该公司签订了一份员工试用期合同,合同标注第一个月基础工资1750元。工作一个月后,终于盼来了第一笔工资,而这笔工资只有160.25元。这让小雪很气愤,而该公司相关工作人员称,她没能给公司带来效益,绩效也没有按时交,平时工作态度散漫,给公司造成了一定的损害。对此,你怎么看?
(参与热点话题讨论,请关注《焦作日报》官方微博:@焦作日报)
本期栏目主持人 本报记者 王水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