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谭某没想到,因为随地吐痰,竟被人推下站台,差点命丧火车底下。7月17日下午,湖南湘潭火车站,就在K1779次列车呼啸进站的瞬间,谭某被人猛推一把,掉下一米多高的股道。眼看就要被火车撞上,所幸他反应迅速,猛地一跳,逃离股道,躲过了一劫。目前,推谭某的李某因涉嫌故意伤害罪,被长铁警方刑事拘留。(据澎湃新闻)
因为随地吐痰,一名男子竟被同车的乘客推下站台,差点命丧车轮,场面触目惊心,险象环生。消息一出,类似“推得好”“就该让口痰男长长记性”的言论甚嚣尘上。平心而论,对于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不文明行为,可能任谁都看不惯,但从法治和文明的角度,以推下站台的暴力方式来惩戒道德失范的做法,不仅有失妥当,还显得太过极端,看似正气凛然,实则野蛮荒诞,毕竟任何个人都无权打着“正义使者”的旗号而滥用私刑,任何以违法对抗失德、以暴力对抗暴力、以不文明对抗不文明的过激行为,本身就是一种不文明、一种不道德、一种伪正义。
文明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标尺,公民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在一定程度上都见证着一个地方乃至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现实生活中,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乱涂乱画、破坏公物等不文明行为随处可见,对此,我们当然不能坐视不理,而应勇敢地站出来对这类行为坚决地说“不”,但我们得讲究方式方法。我们可以劝阻、可以谴责甚至可以举报,但不能简单粗暴地“一推了之”,不能扛着正义的大旗对其“武力声讨”。
“口痰男”固然有错在先,但随地吐痰充其量只是个人的素质问题、道德问题,而推人者所面临的却是违法问题,不仅侵犯了“口痰男”的生命权益,也对公共安全构成了威胁。同时,推人者势必也要为此付出相应的法律代价,如此,实在得不偿失。
严格说来,尽管怒推之举的出发点可能是维护文明,但却与文明相去甚远,一手推出去,也不见得推人者有多文明、有多正义。怒推与吐痰之间,究竟谁更文明?可以说,怒推之举对于随地吐痰而言,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罢了,在本质上二者并没有多大的不同,都是一种不文明、不道德,都是对文明与道德的背离甚至背叛。
其实,生活中像怒推“口痰男”这样以暴制暴、以恶制恶的现象屡见不鲜,比如诅咒式的宣传标语,比如路怒症,再比如专治乱用远光灯的“魔鬼面具”等。老实说,这些方式非但抵制不了不文明,反而还可能陷自身于不义、法理难容,甚至可能导致恶性循环,滋生出更多的不文明,这恐怕是那些自诩为“正义使者”的对抗者当初所始料未及的。
作为社会利益共同体,我们当然有权对任何破坏环境、损害文明的行为说“不”,但究竟该如何正当行使自己的“纠偏监督权”,公众显然不能肆意妄为,自恃文明而对不文明行为大打出手或者恶语相向,而应采取文明的手段理性纠偏,恪守文明与法治的底线,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平和地规劝与理性地引导,可能更催人自省,更能在潜移默化中产生巨大的感染力,从而推动国民素质整体提升,如此,才不致落入“好心办坏事”的窘境,成为不文明的“帮凶”。
期待您对社会热点问题的思考与评价,请把想说的话、想表达的观点发给我们,本报将择优刊发读者来论,共同碰撞思想的火花。来稿邮箱:jzrbs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