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于太极世家,血液里流淌着武术的基因,秉承着农家人隐忍坚强的性格,嗜武如命的他十年面壁,终于成为享誉太极拳界的“大刀王”,曾在国家级大赛中屡摘金牌,被评为全国“十佳运动员”。
他用半生时间行走江湖,把太极拳的种子播撒世界各地,教授学员数万名,培养出一大批声名显赫的弟子。
他,就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式太极拳传承人、太极拳名家陈照森。
少年学艺,“大刀王”美名扬
陈照森l957年出生于太极拳发源地陈家沟一个太极世家,其高祖为第十五世太极宗师陈花梅。陈花梅从学于一代宗师陈长兴,功夫甚纯,乐善好施,曾创建了当时陈家沟最大的拳社,广收门徒。
身体里流淌着武术的血液,陈照森从小就开始习练太极拳。父亲陈尚全和伯父陈尚孝倾囊相授,使得他深得真传。同时,陈照森喜欢读书,1975年他以总分全乡第一名的成绩考上高中,却因出身问题未被推荐。沮丧之余,练拳成了他唯一的精神寄托。村里一到农闲就组织练拳人到黄河滩集体演练,陈照森每天都练至深夜,回到家已是凌晨一两点,如此,他的拳技得以突飞猛进。
这一练,就是十年。得家父和伯父嘱咐,陈照森尤其注重家传太极内功习练,每日坚持站桩,并深研中医等各类书籍。由于内功深厚、爆发力强,陈照森演练的春秋大刀犹如狂风扫落叶,气势雄伟,威猛无比,拳界赞其为“大刀王”。
1980年,日本第一次组团到陈家沟参观太极拳表演,陈照森作为优秀拳师登台表演。随着陈照森声名鹊起,周边村庄的太极拳爱好者纷纷前来跟他学拳,博爱县徐庄村的青少年太极队也邀请他前去授拳。陈照森的授拳生涯由此开始了。
侠骨柔情,太极内功惠泽世人
太极拳除技击功能之外,神奇的养生功能近年来也渐为世人青睐,但陈照森对此有更深刻的“领悟”。
原来,1989年春,陈照森翻盖新房时,一块预制板突然坠落,砸到他的腰部,第二天怎么都无法起床。到县医院一检查,医生说:“幸好你经常习练太极拳,背肌好,否则的话你早就被砸得没命了,但是腰椎第四五关节受损,恐怕这辈子腰都直不起来了!”
医生的话如五雷轰顶,相继去了几家医院,得到的都是同样的回答,从不落泪的陈照森拿着中药忍不住泪流满面。
两三个月过去了,无论按摩还是吃中药,都毫无效果。一天,正在床上看太极内功书籍的陈照森突然顿悟:这些年,自己常用太极内功为慕名而来的人治好了很多病,为何不能给自己治伤?
这一天,陈照森开始静练太极内功,但一走功,就浑身疼痛异常,汗水湿透衣衫,但他咬牙坚持了下来。从最初打坐几分钟到后来几十分钟,一个月的内功训练,腰痛减轻了,后来竟能起身下床。
一天黎明,陈照森起床准备站桩时,意外地感到腰格外轻松。他忙打起太极拳来。让他狂喜的是,8个月后,自己终于一气呵成打了一套拳。他高兴地喊来家人,大家相拥一起,泪如雨下。
太极内功让自己重获健康,陈照森感恩之余开始对太极内功进行了更系统的研究和推广。在原有成立的太极拳功夫院的基础上,2005年,陈照森将学校扩建更名为陈家沟太极拳功夫学校。齐全的教学设施,一流的居住环境,加之一流的师资,使武馆开业仅一年就接待国内外来宾数千人次,节假日更是人员爆满。
山西的任世平患有严重的痛风,站上几分钟就痛得支撑不住,每年家里为他治病花费多达几万元。跟陈照森学拳一个月后,阴雨天关节居然不疼了。几个月后,身体完全康复。
辽宁营口的一对夫妇都是中医,在当地经营的诊所生意极为红火。但由于长期坐诊,夫妇俩颈椎腰椎痛都很严重。后来,慕名跟随陈照森练拳后,俩人不但颈椎腰椎不疼了,而且身体免疫力也大大增强。夫妇俩现在一边开诊所,一边授拳。
四海为家,广播太极拳
20世纪80年代,慕名来陈家沟学拳的人越来越多。l982年时,由河南省体委和陈家沟共同投资兴建的陈家沟太极拳学校落成,陈照森担任主教练。除了在学校教授学员外,他还常常带队参加各级各类武术比赛,屡屡夺魁,获奖牌数百枚。期间,还应邀赴河北、山西、安徽、山东、青海、黑龙江、广东等地授拳。
行走江湖,陈照森少不了接受各类挑战。一次为外宾教拳时,一位柔道手特意找他切磋。推辞不过,陈照森刚答应随意交流一下,柔道手就拼尽全力朝他打过来,但陈照森只一引一推,就把对方推倒在地上。对方不服,起身再出拳,陈照森胸一含,身一抖,一下子就将对方弹出四五米远。这下子,对方佩服得五体投地,当下就要拜师。
1980年至今,陈照森先后应邀在全国各地授拳,培养学员数万名。期间,他个人多次参加全国性大赛,获得太极拳推手冠军及套路表演冠军。1988年,在全国首届农民运动会上,他因成绩优异受到田纪云、李岚清等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并被评为全国“十佳运动员”,《人民日报》等媒体对其进行了报道。
1995年,陈照森任陈家沟太极拳学校校长,为社会培养了许多优秀拳师。其弟子王大春、刘晓东、陈雄姿、程飞飞等数十人都已经成为享誉拳界的太极名家。
多年传播太极拳,陈照森相继在北京、厦门、石狮、兰州、广州、大庆等30多个城市设立了推广中心,每年巡回授拳讲课,并在家乡定期举办培训班,忙碌的脚步一刻也不停歇。
陈照森深知,选择了太极拳传播这条路,就意味着责任与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