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文化焦作 上一版3  4下一版
九渡村里说九渡
躬耕乐坛 让梦腾飞
让怀梆唱出时尚乡音
二股弦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下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 年7月2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怀梆唱出时尚乡音
——“时尚乡音”怀梆座谈会侧记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本报记者 王龙卿

  见习记者 赵 娟

  7月20日15时,在焦作一家并不起眼的书画店中,一场“时尚乡音”怀梆座谈会正如火如荼进行。一群热爱怀梆艺术的老艺术家、学者、媒体代表齐聚一堂,对于如何保护和发展怀梆,让怀梆成为文化焦作的一张崭新名片各抒己见、建言献策。

  怀梆是我国古老的地方稀有剧种之一,俗称“怀调”“怀庆梆子”等。因源于明代怀庆府而得名,形成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

  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怀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如今,在我省“十三五”发展的快车道上,焦作积极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加快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为跻身全省“第一方阵”而努力。作为具有鲜明特色的怀梆不能落下,也不应该落下。为此,如何保护和发展怀梆便成为这些醉心于怀川文化研究的民间人士反复思考的问题。

  “所谓文化产业就是以文化资源为‘原料’,文化创意为加工方式,文化产品为最终输出结果的产业模式。能够作为焦作文化产业开发的‘原料’应该具备两大特征:一是焦作地方文化的独特性,二是具备较高的市场认知度和影响力。”长期致力于怀商文化研究的民间人士宋宝塘说,“焦作古称覃怀、怀州、怀孟、怀庆,凡是与‘怀’字有关的文化,都是最具焦作地方特色的文化,作为中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怀梆先天具备发展文化产业的条件。”

  既然怀梆具有先天优势,那么如何保护、如何发展便成为大家着重思考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来自焦作大学、长期研究音乐的任秀梅说:“借鉴发达国家保护文化产业的做法,怀梆可以采取保护和发展‘两条腿’并行的开发方式。一条腿重在保护,留住原汁原味的怀梆艺术;另一条腿重在发展,在保护怀梆精髓、本质的前提下,不断丰富其外在表现形式,使其适应市场经济潮流。”

  在座谈会上,凭借2016年春晚唱响全国的华阴老腔反复被众人提起。华阴老腔的成功说明我国古老民间艺术仍然蕴含着无限发展生机。怀梆,作为焦作地方戏曲文化的代表,在正确保护与发展方式的指导下,重新复制华阴老腔的成功也不无可能。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