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华 焦作市第五人民医院脑卒中防治项目负责人,内四科主任、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焦作分会神经内科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擅长脑血管的早期血管内溶栓、脑疝昏迷等危重疾病的救治。
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居民每年因脑卒中死亡人数约200万,而脑卒中复发率高、致残率高,加之近年来该病呈年轻化趋势,使得我国的脑卒中防控形势严峻。市第五人民医院脑卒中防治项目负责人黄华介绍,在近日举行的2016中国脑卒中大会暨第六届全国心脑血管病论坛上,与会专家强调,目前我国确诊的慢性病患者约2.6亿人,脑血管病被列为第一致死病因,并且我国脑卒中的发病率正以每年8.7%的速度上升。同时,不良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使其呈年轻化趋势。因此,提前预防脑卒中及发病后正确的紧急救治方式,对生命安全、患者康复、术后生活和生命质量都能起到关键作用。
良好生活习惯可预防脑卒中
黄华说,卒中又称中风,脑卒中是一组以脑组织缺血及出血性损伤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性脑血管疾病。据专家介绍,脑卒中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种,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占到脑卒中的70%~80%。缺血性脑卒中也叫脑梗塞,是指由于脑供血动脉(颈动脉和椎动脉)狭窄或闭塞,致使脑部供血不足导致的脑组织坏死。
黄华表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方法在不断进步,其中基础药物溶栓及机械取栓是目前最好的治疗方式,第三代支架型取栓器械可以很好地疏通血管、拉取栓子,并有效降低血管远端的血栓形成率。
调查表明,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机械取栓结合常规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功能结局,与单纯常规治疗相比,接受机械取栓的患者达到良好功能结局的概率可增加45%,达到最佳功能结局的概率可增加67%。黄华强调,由于脑卒中具有发病急、病情重、变化快等特点,可在短时间内造成神经功能缺损,神经细胞坏死,使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发病6小时内是脑卒中患者的黄金救治时间。
“脑卒中的预防主要靠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础疾病的预防。公众对脑卒中的认知度提升,将有助于预防工作的开展。”黄华说。
出现症状千万别一忍了之
黄华强调,脑卒中早期症状不明显,少数人可表现为肢体麻木、失语、视力下降、黑蒙或复视等,大多数人的症状表现为一种,公众对此反应就是不重视或忍一忍。殊不知,出现以上任何一个症状,患者都应该马上去医院就诊,一旦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或未接受正规治疗,将会给患者带来无可挽回的后果,轻者致残或瘫痪,重者危及生命。黄华说,脑卒中病人如果得到及时、规范的治疗,其结果大多比较理想。
加强二级预防可降低复发率
对于患者来说,二次复发带来的必然是更高的致残和致死风险,对于家庭和社会来说,则是巨大的经济负担。数据显示,美国缺血性脑卒中一年内复发率约为3%~4%,这一数据在我国竟高达17.7%。患者再次发生脑卒中后,会导致已受损的神经功能障碍加重、致残,使死亡率明显增加。因此,脑卒中的二级预防,对于降低复发率、致残率和死亡率至关重要。
为构建并完善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防治体系,推动脑卒中二级预防工作,国家卫计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办公室、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于2015年11月在全国启动了“从规范到实践:脑卒中二级预防诊疗优化项目”。项目开展至今,已覆盖全国25个省市、57个城市、100家医疗卫生机构,共筛查卒中患者逾3万例。 王龙卿
焦作市第五人民医院(原焦作公费医院)中美脑卒中协作组筛查与防治基地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