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线公路道路做到保洁和保湿两项标准,要人停车不停;工程施工工地必须做到‘六个必须、六不准’和‘六个百分之百’,达不到要求的勒令停工整改;督查组分组进行,把纪律和制度挺在前面,落实责任,严肃追责……”7月30日20时,市公路局会议室灯火通明,干线公路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专题紧急会议正在连夜召开,市公路局党委书记、局长王树人对全局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进行再安排、再部署。
我市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打响以来,像这样不定时、不定点的会议对市公路局全体干部职工来说早已习以为常,他们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战高温、斗酷暑,全心投入,恪尽职守,保持巩固了全市干线公路扬尘治理的良好局面。
24小时不间断洒水保湿
7月30日10时许,在S104郑常线改建工程三标施工工地,伴随着“叮叮当,叮叮当,铃儿响叮当……”的音乐声,一辆洒水车正洒水作业。记者看到,该路段路面清洁湿润,空气中飘着水雾。“今天下了一阵雨,保湿时间比较长,如果在平时,一车水洒不完,后面洒过水的路面就干了,需要合理安排好洒水车不间断连续作业,才能保持路面不干。”洒水车司机毋小有说。
由于天热、气温高,为确保路面湿润,这个标段项目部共投入保洁人员102人、洒水车17辆,通宵达旦,连续作战,有效抑制了扬尘。毋小有和其他3辆洒水车司机共同承担一段3公里长路段的洒水保湿任务。为确保施工路段路面潮湿,毋小有和全体车队人员每人每天平均连续工作13个小时以上,每人至少洒水14车,这一段时间,他们没有节假日,不分白天黑夜,不计得失、任劳任怨。有的洒水车驾驶室没有空调,在近摄氏40度高温的炙烤下,豆大的汗珠不时渗入司机的眼睛,导致眼睛红肿发炎。但是,为了抑制干线公路的扬尘,以毋小有为代表的洒水车司机无怨无悔,依然坚守在各自的阵地上,奋勇作战。
精准细致的网格化管理
“我们把林邓线、南海路、安李线、詹泗路小庄段和S308冢沁线、S104郑常线改建工程6个主要路段,根据不同的长度将每个路段划分为3~5个区域,明确了各区域责任人和职责,以网格化管理推进道路扬尘治理。”市公路局负责全线督察工作的干部介绍,“所有路段每公里至少有1~2个养护工人在不停地巡视保洁,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清理,不留死角、不留盲区。”该局道路扬尘治理责任网格图上,清晰地标注了每位干部职工的职责、工作任务和目标。
养护工人是干线公路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一线战斗员,他们用自己的汗水守护着干线道路的每一个角落。记者在安李线上发现,身穿橙色工作服的养护工人不停地沿线巡视,如若看见地面有垃圾,哪怕是一个烟头、一片碎纸屑,也要立即进行清理。有些养护工人用大扫帚扫地怕有扬尘,就拿一把小扫帚和一个垃圾斗一边走一边清理道路垃圾。当一辆辆汽车疾驰而过时,那一抹橙色的光亮格外惹人注目,成为公路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昼夜奋战在一线的干部职工
为了把全市扭转大气污染防治被动局面作战实施方案落实好,做到全天候保湿、全天候保洁,市公路局全体班子成员分包路段、靠前指挥,坚持在一线指导、在一线督导、在一线协调、在一线落实。该局副局长赵德有已年近60岁,且身患多种疾病,但他身先士卒、勇于担当,在攻坚战最关键的时刻,连续在S104改建工程扬尘治理第一线指挥奋战48个小时,督促指挥各项部署落实到位。
市公路局养护工区肩负着林邓线、安李线等市区段的保洁保湿任务,为坚决完成各项任务,该工区每天出动近100人、清扫车2辆、洒水车14辆,每天洒水200多车次,取得了明显效果。刘现英是该工区李庄道班班长,肩负着林邓线北段扬尘防治的重任。虽然他家离道班不太远,但他还是吃住在道班,半个月不回家是常有的事。连日忙碌,加上天气炎热,路面温度有时高达50摄氏度,他经常徒步上路巡查或参与劳动,双脚磨出了几个大水泡,简单处理一下便又匆忙赶回路上。同志们知道后,送给他一个“拼命三郎”的绰号。
为确保干线公路扬尘治理有效果,市公路局加大督导力度,抽调40名机关人员充实到5条主要路段的一线岗位,分部门、分路段,分成白班、夜班,全天候蹲点督战,电话全天24小时开机,随叫随到。截至目前,市公路局共出动保洁人员39999人次、清扫车1004辆次、洒水车24041辆次、自卸车355辆次,保洁里程22466公里,洒水里程21024公里,清理积尘87726公里,焦辉路、詹泗路、安李线等主要干线公路的道路扬尘得到了有效防治。
“眼下正值盛夏,中午前后气温高达40摄氏度,但是我们公路局所有参战人员为了一个坚定的信念,为了我们头顶上的蓝天白云,将继续务实重干、甘于奉献,巩固保持好干线公路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成效,为打赢全市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王树人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