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市场经济形势依然不明朗的情况下,有的企业在观望、徘徊,害怕转型失败,不敢主动转型,在等待机会,而有的企业主动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动适应市场转型,成功摆脱困境。
在复杂的市场变化中,多氟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看大势、看趋势,以创新的思维和坚定的信心探索创新驱动发展新路。实践之中,多氟多找准了方向、选对了路子、找到了目标,在产业转型、结构转型、装备转型和人才转型方面实现了新的突破,从传统氟化工向电子级氟化工和新能源汽车实现了跨越式转型,赢得了市场的青睐,走出了一条以新材料为支撑、新能源汽车为引领、以电动汽车动力总成为核心技术的多氟多特有的转型升级发展路径,步入了一种新的发展境界。
缘何如此?董事长李世江直言不讳:胸怀产业报国梦的多氟多,在制造业的坚守中,依靠创新基因,创造了冰晶石、氟化铝、六氟磷酸锂等多种产品全球第一。多氟多不断提高对产业的认识,站在了技术创新的高端和消费市场的末端。技术尖端和消费末端的结合,使多氟多在国家7项新兴产业中拥有3项。多氟多站得高了,就拥有了国际化的视野,也拥有了为天下人服务的胸怀和技艺。
腾笼换鸟,实现产业转型
在无机氟化工领域,多氟多依托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冰晶石、氟化铝能够保持规模与质量优势,产销量全球第一。但在全球经济下行压力下,氟化盐产品价格一降再降,企业同样面临生存危机,转型升级是必由之路。
长期的积累使多氟多具备了雄厚的竞争实力。然而,这并不代表企业拥有抗衡一切风险的能力。国内电解铝年产量约2900万吨,氟化盐需求量在52万吨至58万吨之间。
市场要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多氟多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走出焦作,转移到原料产地和下游客户门口建厂。2012年开始,多氟多在有原料优势的云南昆明,设立控股子公司,建设氟资源高效综合利用项目。同年9月,又在甘肃白银建设无水氟化铝生产线。通过腾笼换鸟、战略转移,把氟化工产业转移到了具有资源优势和市场优势的云南和甘肃,从而获得了最大的比较优势。
经过4年的改造提升,白银中天已成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典范,成为混合所有制经营的典范,巩固了氟化盐行业的龙头地位,拉开了打造西部全国氟化盐基地的序幕。
由传统氟化工迈向电子级化学品,实现结构转型
氟资源的综合利用是国家研发的方向,多氟多成功地开发出
了氟硅酸钠法制冰晶石联产优质白炭黑生产技术。这一技术属国内首创,开辟出一条新型无机氟化工的发展之路,成为国家自主创新、发展循环经济、节能减排的典型,被原国家计委评为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获得扶持资金800万元,使企业的转型发展有了一个很高的起点。
多氟多从研究氟出发,到氟锂结合,研发六氟磷酸锂。
生产六氟磷酸锂的两大原料——氟化锂和无水氢氟酸的国家标准都由多氟多主持制定和修订,多氟多借助在氟化工方面的技术和成本优势,2006年开始研发六氟磷酸锂。2008年建设了年产2吨实验装置,2009年建成年产200吨生产线, 2012年年产2000吨生产线投产。历经多年攻关,多氟多攻克多项关键技术瓶颈,开辟了以工业无水氟化氢、工业碳酸锂制备晶体六氟磷酸锂的新型原料路线。目前,多氟多已形成年产3000吨高纯晶体六氟磷酸锂生产能力,产品质量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并出口到日本。多氟多紧紧抓住六氟磷酸锂市场价格节节攀高的机遇,利用腾出的空间改、扩建生产线,明年六氟磷酸锂的产能将达到6000吨,巩固了行业地位。
六氟磷酸锂作为锂电池的“血液”,在市场倒逼中催生了锂电池的研发,在得到市场认可后,进而研发电机、电控,到动力总成。
2015年5月,多氟多通过收购股权和增资投资的方式控股红星汽车制造有限公司,获得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打通了新能源汽车完整产业链。
今年,多氟多投资51.5亿元、年产30万套锂电池动力总成项目已成为国家“一带一路”项目,获得2016年国家建设基金2.02亿元。建成后,多氟多将成为“中国制造2025”智能工厂、中原经济区电动汽车摇篮、焦作市转型升级标志项目。
多氟多在电子级化学品方面历尽4年的探索,电子级氢氟酸、电子级硝酸等新产品已走向高端市场,即将叩开芯片行业的大门。
实施两化融合,推进装备转型
当今社会,信息交换,正在由人际交流转向人机交流。前段时间,李世江随河南省经贸代表团到欧洲考察,参观了汉诺威工业博览会,看到了智能生产线模型、机器人、传感器等体现德国“工业4.0”特点的硬件元素,考察了世界顶级生产自动化机器人的德国公司。
德国“工业4.0”,体现在将智能化生产系统及网络分布式生产设施融合到实际工业生产中,建立一个高度灵活的个性化和数字化产品与服务的生产模式。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工业机器人将成为企业生产制造的“标配”,成为降低社会生产成本、提升生产效率的新型利器。
多氟多的战略布局已经清晰,站在这个高度,就知道这个世界最美好的东西在哪里,最好的装备在哪里,最好的技术在哪里。要推进智能制造,加大锂电池生产线的改造升级,搭建一个集约化的集中管控平台,包括能源管理、设备高级管理、设备自动执行、深度整合ERP和MES,使资源多方位高效协同,有效组织地提升智能化水平。要在一线生产过程中分析大量与生产、质量、效率、成本等相关的基础数据,建立起一个更加完整的MES信息系统,通过DCS—MES—ERP的信息传递,实现整个生产全程的数据采集和管理,改善直通率,提高产品质量,实现数字化工厂的目标。在一体化信息管控平台上谋篇布局,实现生产和业务的移动办公需求,将生产、经营、财务、人力资源各模块有机融为一体,统筹调配,实现效益的最大化。今后两年,多氟多要引进100多台机器人,实现从自动化生产到智能生产,逐个形成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最终打造多氟多智能工厂。
转变观念,实现人才转型
多氟多是实现自我、提升价值的平台,是一所大学校,是人才的摇篮。尊重知识,知识改变命运;尊重劳动,劳动创造世界;尊重人才,人才互相支撑;尊重创造,创造成长平台。员工要向下扎根、向上生长,把自己的价值建立在企业价值之上,要把自己的梦想与企业发展、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共同成长。
多氟多把技术创新、科技进步作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动力,每年将销售收入的3%以上用于研发费用支出。积极推进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促使多氟多生产技术和研发能力始终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先后承担国家“863计划”、国家火炬计划等国家级项目14项,拥有国家级重点新产品3项,河南省高新技术产品7项,河南省科学技术成果16项。2015年,六氟磷酸锂获得了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多氟多是一所创新型大学,与焦作大学联姻,组建焦作大学多氟多学院,与清华大学、中科院等机构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多年来,多氟多围绕高性能氟化工、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领域和关键性技术,大力引进科技创新人才,制定了《科技人才引进与管理办法》《研发人员激励考核奖励制度》。每年评比科技进步奖10项,小改小革奖100项。大力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尊重发明创造。在多氟多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氛围,培养了一大批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行业技术专家和高技能人才。截至目前,多氟多已有教授级高工2名,高级工程师10名。
多氟多是在氟、锂、硅3个元素的细分领域进行化学和能源研究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产品布局横跨氟化物及含氟电子化学品、锂电池、电动汽车三大板块,形成了“氟通四海、锂行天下、硅达五洲、车载未来”的转型发展战略。
多氟多的转型升级之路在于不断挑战新产品、新技术,紧跟市场脉搏,向产业链延伸,从传统氟化工向电子级氟化工六氟磷酸锂转型,为赢得市场,自我倒逼,研发锂电池。进而研发电机、电控到三电动力总成,直至收购红星汽车,获得电动汽车生产资质,完全打通了新能源电动汽车产业链。
正是因为多氟多始终坚持主动转型,抢占市场的制高点,才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2015年,多氟多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1.96亿元,同比增长2.67%;净利润3919.15万元,同比增长828.29%。2016年上半年,多氟多实现营业收入12.79亿元,同比增长29.02%;利润25039.4万元,同比增长2532.78%。
纵观多氟多10余年的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一部创新史。未来,创新仍将是多氟多发展的主旋律。生命最大的精彩就在于“生”,别无选择,但“命”可以改变。如何改变“命”?就是靠创新。那么创新究竟是什么?李世江说,创新实质上就是一种变革,是否认自我、超越自我、追求先进的一种勇气;创新要有文化支撑;创新要瞄准目标,更要善于寻找与资本市场的切合点;技术创新要自主化。
展望多氟多未来之路,创新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