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新能源双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创新驱动转型
多氟多四分厂:创新不竭 动力不止
多氟多转型效益日显
李艳芳:劳模背后的“劳模”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下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 年8月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多氟多四分厂:创新不竭 动力不止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本报讯(记者高新忠)多氟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六氟磷酸锂产品,从最初两吨的小试成长为现在的主要盈利产品,依靠的就是技术创新。据介绍,截至目前,该公司四分厂已完成技术改造项目180余项,仅涉及六氟磷酸锂产品的高技术创新项目就达117项。

  走进该公司四分厂生产车间,一组组合成槽正在车间内有序运转,几名操作工守在一旁,对生产过程进行仔细地监控。“这就是我们经过双釜法改造后的生产线,经过改进,不仅大大减轻了环保压力,也为员工提供了更加安全、高效的工作环境。”四分厂六氟磷酸锂技术攻关小组成员李和平指着面前的生产线自豪地说。

  2009年年初,在六氟磷酸锂试生产期间,四分厂工艺员王晓峰发现生产装置因为只采用了一个合成反应釜,容易造成原材料浪费。是否有办法避免这一情况来提高原材料利用率呢?随后,他与技术攻关小组成员一起将目光瞄向了双釜法合成六氟磷酸锂生产工艺。经过近一年时间的实验,大家反复印证双釜法的可行性,攻关技术难题,终于获得了成功,并于2010年3月正式在生产过程中运用这一技术。改良后的双釜法,不仅提高了近四分之一的原料利用率,而且降低了10%的尾气排放量。

  2013年,四分厂技术攻关小组在生产中发现,由于生产工艺涉及到高低温问题,生产设备之间存在较大的能量浪费情况。为此,攻关小组通过技术创新,将汽化器和蒸发冷连接,利用工艺间的互补性,加强能源循环利用率,最终解决了工艺的低温要求,实现了生产过程中的能源低消耗。仅此一项创新,就为企业每生产1吨六氟磷酸锂节约电量10%,全年节约电费140余万元。

  “从想法到实现,是一条充满艰辛、曲折的道路。但通过我们的努力,在技术创新成果成功实施后,不仅为企业创造了效益,我们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满足感。”说起自己的工作,王晓峰如是说。

  据悉,为确保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和营造良好的技术创新氛围,四分厂经常利用月会、周会,车间班前、班后会时间,对员工进行广泛宣传,让大家充分认识节能减排、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同时,鼓励全体员工开拓思维,全员参与到节能减排合理化建议活动中来,通过实施新技术、新工艺以及小改小革等措施来实现节能减排目标。

  正是凭借着这样的创新氛围,四分厂涌现了一批敢于创新、乐于创新的人才,创新项目更是层出不穷。自2009年六氟磷酸锂技术攻关小组成立以来,该小组共实施技术创新117项。该小组负责的《六氟磷酸锂生产工艺技术创新》项目,还先后获得第四届全国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三等奖、焦作市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一等奖和焦作市2014年度“节能减排”先进操作法等奖项。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